形状的便利贴。
“其实我们做的很普通。“张梅靦腆地说:“就是想著老人们独自在家,吃饭不方便。“
“正好有好心人愿意捐赠,我们就是带著孩子帮忙送过去而已。”
她说的轻鬆,但是临走时,陈默看见张梅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著张照片——暴雨天里,她和孩子们用塑料布裹著餐盒,在泥泞中手拉手组成人墙。
在城市里,这种行为或许不算什么,可是在山区,这对於他们来说,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时间一晃,814福利节即將到来。
虽然少了像去年那样的福利周,但是这一次的日行一善计划,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力更大。
甚至於连海外的网友们都自发地参与其中。
因为之前的814福利节,把海外网友也囊括了进来。
所以,对於国內的“日行一善”计划,海外网友自然不可能不关注。
很多海外网友都自发地参与这个活动,虽然因为这个活动只针对国內的网友有奖励。
而隨著#寻找你身边的平凡之光#话题在全球社交平台的发酵,海外网友的反应又一次呈现出奇妙的“酸葡萄”心理。
推特上#whynotouruntry(为什么不是我们国家)的话题悄然兴起,日本网友yostar晒出便利店店员帮老人提重物的照片,配文:“我们也有『日行一善』,但从来没人给我们发福利啊!”
点讚数迅速突破10万,评论区挤满各国网友的“柠檬”表情。
还有日本网友ura_helper在推特上传了一张照片:一位上班族蹲在路边,耐心地为迷路的游客指路,手里还画了详细的地图。
配文写道:“东京的善意地图——我们也有自己的日行一善!“
评论区网友溜溜的留言:“可惜我们没有陈默的超级福利直播,做了好事只能收穫一句ありがとう(谢谢)。“
而事实上,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韩国网友ul_kdness发布了一段视频:一位老奶奶在地铁站摔倒,三名高中生立刻衝上前扶起她,並一直陪她等到家人来接。视频配文:“韩国的善良日常,希望这样的故事也能被更多人看见!“
然而,热评第一却是:“如果是在华国,这几个孩子说不定能上陈默的直播,直接成为全国榜样……而我们只能上本地新闻。“
美国网友_goodvibes晒出照片:一位咖啡师在寒冬里为无家可归者免费提供热饮,杯子上写著“今天会更好“。
配文:“纽约的温暖时刻——虽然没有抽奖,但善意本身就是奖励。“
底下却有人调侃:“但是在华国,这种善行可能会换来品牌商的赞助,甚至成为平凡之光代表……而我们只能靠gofund眾筹。“
英国网友do上传了一张照片:一位公交车司机特意多等了30秒,让一位拄拐杖的老人慢慢上车。配文:“伦敦的慢节奏善意。“
评论区却有人感嘆:“在华国,这位司机可能会被邀请上直播,而我们……连加班费都要自己爭取。“
印度网友bai_kdness分享了一张照片:一位小贩在暴雨中为流浪狗搭了临时避雨棚。配文:“孟买的无名英雄。“
热评却是:“在华国,这样的善行会被拍成纪录片,而我们只能靠社交媒体点讚……“
儘管各国网友的评论带著些许“酸味“,但这场全球性的“日行一善“风潮仍在持续。
甚至有海外网友自发创建了#globactsofkdness(全球善行)话题,试图復刻华国“平凡之光“的热度。
然而,评论区依然少不了这样的声音:“没有陈默的福利直播,我们的善意终究少了点奖励机制……“
而各国的媒体也纷纷报导这个相关的新闻。
韩国论坛上一篇《818陈默福利节背后的文化输出战略》的长文引发热议,
作者酸溜溜地写道:“当我们在爭论爱豆恋爱緋闻时,华国人已经用『善良经济』收割全球好感度。”
文章末尾还附上中韩网友参与公益活动的对比数据图——华国“日行一善”话题下87%是素人故事,而韩国同类话题72%的帖子带著明星摆拍。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reddit上的热帖:《如何在亚马逊priday復刻华国福利节》,楼主贴出陈默去年直播间的截图,其次要说服贝索斯把火箭预算拿来发优惠券。”
英国《经济学人》则用数据扎心:“华国网友每分享1个善行故事,品牌商曝光量相当於费$2.3万投放gg——这届消费者正在用道德感绑架资本家。”
伴隨著话题的发酵。
今年的814福利节的超级福利直播预约人数比之去年再创新高。
直播预约人数超过5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