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这个导演睚眥必报 > 第166章 真孙子冷眼旁观,假孙子嚎啕大哭

第166章 真孙子冷眼旁观,假孙子嚎啕大哭(3 / 4)

拍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吧呵呵。”老七又说道。

陈默摇了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

他知道,老七只是想说,並不是想听別人说什么。

回程的路上,陈默也有些沉默,所谓人生除死无大事,可是今天老七的事情,却让他有些嘘唏不已。

“你没事吧”范彬彬问道。

“没事,你说,我拍个这种电影怎么样”陈默突然开口问道。

“什么老七的故事”范彬彬顿时就有些错愕。

“不是老七的故事,老七的故事,太特殊了,他们这样的放眼全国估计也就这么一家,毕竟,谁家爷爷会让孙子打小去给人当孝子贤孙的”陈默摇了摇头道。

“我说的是,关於殯葬行业,关於死亡的电影。”陈默又说道。

“像岛国的《入殮师》那种”范彬彬马上就想起来了问道。

“是,也不是!《入殮师》的岛国味道太浓郁了。”陈默摇头道。

他倒是想到了一部毁誉参半的关於殯葬,关於死亡的故事,叫《人生大事》!

只不过,那部电影,剧本写的有些稀烂,陈默前世看的时候,前面九十分钟,可以说的確拍的还不错,但是后面半小时却有些狗尾续貂的感觉。

好像是为了煽情而煽情。

爭议很大!

而且,里面的几件丧事,都有些太过於刻意和巧合了。

作为殯葬业人士,居然和那几个丧事的家庭都產生了个人交集,就显得有些太“国產电影”了。

让陈默来拍的话,他觉得,《人生大事》里面的烟火味十足,这是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入殮师》那种视角。

站在入殮师或者说站在殯葬从业者的角度的视角,或者说,根本意义上是一部打著死亡的噱头的亲情片。

《入殮师》最大的优点在於,拍出了那种入殮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別,也是死者的洒脱上路,生死之间,皆是肃穆的感觉。

可是《人生大事》显然有些浮於表面了。

当然了,具体要怎么写剧本,怎么拍,陈默暂时也还没完全想好。

入殮师主要负责的是葬礼流程中被称为“小殮“的部分,简单来说也就是为亡者进行仪容著装的最后整理,兼有进行“大殮”的职责。一般来说,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基本上没有机会看到入殮师如何帮助死者整理仪容,我们可以做的只是挑选死者生前喜爱的衣物,然后交由殯仪馆的工作人员处理。

像老七他们做的根本就不是入殮师的工作。

陈默认为,《入殮师》的伟大之处,在於它打破东方文化“不知生,焉知死”,绝口不提死亡对人带来的影响的惯例。

其实关於生死的题材与表现方法是很多,但《入殮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是在主题处理的手法上,切入点主要在生者面对亲人离別时的情绪反映,通过此来引申出人们的生死观。以它的中心来看,它强调的是一个对“死亡”的接受过程。

但是《人生大事》就显得“哄闹”的多。

陈默之所以突然想到要拍这种电影,一方面是因为老七的事情给他带来的灵感和触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题材的確很有意思。

可以说,国內对於这个行业,一向都是讳莫如深,大家平时也极少会谈及这个行业的话题,多数人对於从事殯葬这一行,確实有刻板形象,甚至是异样的眼神和声音。

人们更多的是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关於这方面的负面新闻。

从老七身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外界的误解和芥蒂一直伴隨著他们,加上地区风俗,导致殯葬师一词让人不想提及,甚至他们的子女经常也会因偏见而受排挤。

但事实上,陈默却知道,殯葬师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日常理解里,人生大事不仅仅是结婚生子,体面的告別也是这一辈子里最后一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殯葬”题材,確实是很容易出彩的题材,就如同《人生大事》里面的父亲所言,死亡,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而基於这种永恆的逝去,倘若愿意挖掘,那么无论美丽,丑陋,欣慰,伤感的题材,都能在生死两別的故事中寻到一席之地。

而更重要的,便是身为殯葬行业之人,对於生死的態度,作为守在黄泉路上为死者送上最后一程的人们,他们在復现每个死人生前神采的歷程中,对人生便能有更深的理解。

《人生大事》的风格老实说,陈默其实不太喜欢,他倒是更喜欢《入殮师》那种,真正的从一个职业人的角度出发,去感受死亡,和死亡带来的那些东西。

不过,目前来说,目標有了,具体如何去做,还不是那么急切。

而且对於陈默而言,做这种电影,有著得天独厚的条件,毕竟,他家也是做这个的,而且不是还有老七这个原型人物嘛。

最新小说: 国师不修行 穿越武侠,开局获得降龙十八掌 我见过龙 逆命相师 碎玉逢尘 刀剑温柔红尘 神雕之穿越尹志平 大凉镇抚司,开局扮演反派 神豪返现,天骄们各个跪求我宠 傲世英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