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林阳提前十分钟抵达周台长办公室外,指尖轻轻摩挲着文件夹边缘——
里面装着连夜打磨好的《明星大侦探》策划书,从节目核心规则到第一期“校园密室案”
的详细流程,每一页都标注得清晰明了。
“进来。”
办公室里传来周台长的声音,林阳推开门,只见对方正对着电脑处理文件,桌上还放着刚泡好的热茶。
“台长,策划书我带来了。”
他将文件夹递过去,顺势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周台长放下鼠标,拿起策划书翻开封皮,目光刚落在“明星大侦探”
五个字上,便抬头看了林阳一眼:“名字倒挺直接,先说说核心玩法。”
“是这样,”
林阳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节目采用‘5+1’嘉宾模式——五位固定嘉宾负责常驻推理,一位飞行嘉宾每期轮换。”
“我们会搭建完全还原剧情的实景场地,比如密室、古镇、校园,每个嘉宾都会拿到专属角色剧本,里面包含身份背景、与其他角色的关联,而凶手就藏在六位嘉宾之中。”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轻轻点了点:“录制时,嘉宾要先通过‘角色介绍’熟悉彼此身份,再分三轮搜证——第一轮独自搜证找线索,第二轮集中讨论梳理逻辑,第三轮集体搜证补全细节,最后所有人匿名投票指认凶手。
如果投票正确率过半,凶手被找出,平民阵营获胜;反之则凶手获胜。”
周台长一边听,一边快翻阅策划书,当看到第一期“校园密室案”
的场景设计图——
从锁住的教室门、课桌上的加密笔记本,到藏在黑板擦里的钥匙时,眼睛瞬间亮了:“这个形式新颖啊!
之前台里没做过推理类综艺,实景搜证加角色扮演,既有烧脑感,又能让嘉宾放开玩。”
“您说的是。”
林阳笑着点头,补充道,
“关于嘉宾选择,我有个建议:必须有两位资深主持人常驻。
比如像咱们台里擅长控场的老大哥,或者能带动节奏的综艺咖,他们能在嘉宾陷入推理僵局时引导方向,避免节目冷场。”
“另外四位嘉宾,最好选有推理敏感度的——比如演过悬疑剧的演员,或者平时喜欢玩剧本杀的艺人,要是还能自带搞笑风格,既能缓解烧脑的紧张感,又能增加节目笑点。”
“这个搭配合理。”
周台长合上策划书,手指在封面上敲了敲,忽然皱起眉,“不过我现个问题——怎么只有第一期的具体策划?后续的案件设计、流程调整,怎么没写?”
林阳早料到他会问这个,语气坦然:“台长,这是我故意留的。
我想把后续策划交给团队里的年轻编剧来做,我只负责审核每期的策划方案,把控剧情逻辑和节目调性,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给新人机会,还能减少我的工作量。”
周台长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指着林阳摇摇头:“你呀,就这点心思!
刚把策划框架搭好,就想着甩手当‘甩手掌柜’了?”
话虽这么说,他眼里却满是认可,“不过你这个想法挺好,既能锻炼团队,又能让你兼顾其他事,一举两得。
行,策划书我先拿去给评审组看,你等我消息,大概率没什么问题。”
“谢谢台长。”
林阳起身道谢,转身离开办公室时,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明星大侦探》的雏形已经成型,接下来就看评审组的反馈和后续的嘉宾协调了。
离开行政楼,林阳径直走向一号演播室。
今天是《歌手》第四期的日子,作为淘汰赛,每位歌手都拼尽全力,演播室里早已热闹起来,乐队正在调试乐器,工作人员忙着布置舞台灯光,远远就能听到练声的声音。
他刚走到休息室门口,就看到苏暖曦正坐在沙上,膝盖上放着乐谱,头随意挽成一个丸子头,露出纤细的脖颈。
听到脚步声,苏暖曦抬头,看到林阳的瞬间,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起身快步走过来:“你怎么来了?策划书交了吗?”
“刚交完,周台长挺满意的。”
林阳伸手揉了揉她的头,目光扫过桌上的水杯,“彩排怎么样?跟乐队配合得还顺吗?”
“放心吧,已经彩排三遍了,气息和转音都没问题,乐队老师还说我今天状态特别好。”
苏暖曦拉着他坐下,顺手递过一瓶温牛奶,
“对了,刚才彩排间隙遇到宋颖颖了,她跟我吐槽比特,说比特从彩排开始就一直跟着她,一会儿问她平时怎么练歌,一会儿又说想约她吃饭,话里话外都透着油腻,她都快躲着走了。”
“比特?”
林阳挑眉,想起之前在后台见过的那个外籍歌手——金碧眼,中文说得磕磕绊绊,却总爱凑在女嘉宾身边套近乎。
“没想到他是这种人,冯凯导演当初邀请他,估计只看了唱功,没了解人品。”
“可不是嘛,他常年在国外展,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