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一走,年节的这种闲逸实在是很难得的。
初二这天一早,亨亚日照常在前院晨跑,由于晚上睡得很饱,跑步的劲头很足。
只是跑到半程的时候,杨彦之来到他的身旁,对他说道:“亚日,我们到演武厅去,你把这些天练的情况演示给我看看。”
“好。”
于是二人去了演武厅。
在演武厅里站定,杨彦之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亨亚日这才开始演练。
待得一整套招式演练完,杨彦之说道:“不错,看来这些天也都没闲着,你这才几天的功夫,竟然是慢慢有点小意思了。
那就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打磨就好了,不过我还是会每天都给你演练一次,让你看,然后再教你其它的。
你先看看我演练的如何吧。”
话一说完,杨彦之就开始演练那基础的三十七式。
虽说亨亚日见过多次,又有着过目难忘,只是每每见到,还是有常见常新的感觉。
这可能是他自己对那些招式的理解随着自己程度的提升也在逐步的进步,所以每次都会比上次能看的会更多出一些未曾有过的体会,这些体会又加深了对招式的印象,但难免又会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固化,所以每次的新鲜感带来的印象也都稍有不同,就如同拔开了重重的迷雾一般,一层又一层的。
只是亨亚日不知道,目前自己所见是多少层迷雾后的真相。
杨彦之自然不知亨亚日的心思,演练完之后,说道:“这后面的七十二式按序教给你的话,比起前面的三十七式估计要难上许多,倒不是说招式本身如何的难,而是这招法是制敌法,是争斗招法,是讲究对练的,你单个人却是个麻烦。
至于前面的三十七式是不是也可以用,就但看你自己习练时的体会了,只是它的针对性没有那么强,没有那些成熟的招法好用。
而那些招法就是讲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你要用到什么样的一招,你的对手又会怎样的反应。
你一个人习练却是有些难的,这个却没办法,我只能给你讲得更细致一些,这个却是无法求多的,要是你一天能学会一式,也是不错的了。”
“还有一点,怕你形成误区。
说是一招制敌,其实只是统称,当你的对手并没有被你的这一个招式彻底制服甚至是招架之后还有应对的时候,你临场又该如何处置?这中间涉及到的是你招式的连贯性和临场挥。
还有后面这些招法并不是说只有用了前面的招式才能使用后面的,而是根据需要,并没有所谓的顺序之说。
按需要,临场使用,甚至是反复使用,并没有一定之规。
而拳经上之所以有顺序,是当初祖师编拳经的需要,分别是按照头、肩、躯干、四肢、脚以及各个关节等等的顺序自下而上分门别类来编的,只因这里面下盘功夫更加重要一些的意思外,还有就是往往是突出下盘功夫的招式也会更多一些,至于头部、肩膀和躯干涉及的招法比较少,也是因为这些部位使用的机会并不多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面对一种场景的时候,可能会有多种应对方法,这时选用哪个,除了看场景外,还要看对手,就像一个莽夫和一个会功夫的人出直拳打你,你或许随便一拉,伸脚一绊,就能把莽夫给撂倒了,但也很有可能你会撂不倒会功夫的人,那么,这时的你就得要想到接下来的应对了,否则的话,就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这就是所谓的看对手,之后再随机应变。
当然了,你懂得越多,临机可以有的选择就越多,然后再根据经验加以判断,就总能选出比较合适的招法来。
否则就只能是黔驴技穷了,任人宰割,或者赶紧跑路,我劝你这跑步的功夫是万万不能放下的,到时很有用也说不得。”
说了这么一长串话,似是有些累了,杨彦之停顿了一下,才又接着说道:“今天不学新招法,我就给你把这七十二式整个演练一遍,时间就该差不多了的。”
亨亚日点了点头。
杨彦之开始一板一眼的演练起来,七十二式相当多,一式哪怕只需演练半分钟,也是要半个多小时的。
这半个多小时里,亨亚日聚精会神的整个看了一遍,甚至无暇回思对照拳经上是如何讲的。
然亨亚日并没有和别人打架的体验,说到如何和人拳来脚往的对阵经验,那更是一点都没有。
从早先出腿,再到出拳,又到摸爬滚打,最后到上蹿下跳,一套严肃的拳法,差点让亨亚日看成是滑稽表演了。
然而一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