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乡随俗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乡随俗(2 / 4)

p>

只是越往前走,就越的挪动艰难了,越是接近神仙在人间的供奉地,越是难行,见此情景,杨彦之也是无奈。

他笑着对大家说道:“都说随缘的,看来这缘分也是要靠争取才能来的。

我们到外面开放的地方去吧,礼敬了大仙,我们就离了这里,等开年了,和这观里约个人少些的时间,再来上香、求签。”

众人自无不可。

年内也没几天了,然就这几天的时间里,人间也都是把敬这漫天的神佛的习惯融入到日常习俗中来的,说到在这礼字上,人们都自是不缺的。

只是葛自澹看了杨彦之一眼后,开口问道:“杨兄,你这家宅之香可有什么讲究没有?”

杨彦之明白他说的意思,回道:“无妨的,大体上无碍,一些小节,这个也需点点心意即可,不拘什么地方,大众心意亦无不可。”

言罢,他当先回行,众人身后依次跟上。

在始进观口的地方,香客稀疏了不少,也空出了不少的位置来,二位帮衬的人从一旁给四人都递上了香烛,四位各自选好位置,默默的给黄大仙上了三炷香,然后躬身下拜。

由于前方还有游人香客,这里显然不是施行大礼的地方,待得青烟渺渺飘起,众人这才起身,相视一笑,这才相携着出门而去。

一出了这庄严肃穆之所,众人心里也是一松。

虽说仙神鬼怪之说,众人多也是不信,但在祂们面前总归是要收敛起自己的行事才好,不好在祂们面前露出丑行来,更何况诋毁于祂。

礼敬天地自然,是做人的本份,说不定仙神鬼怪的也是这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不得而知罢了。

大街上,一行人又回归了心思,看着街市上人头攒动,鼻中闻着腊味飘香,各式各样的营生应接不暇。

亨亚日甚至在街上还见到有摆摊的老先生,一张书桌,一方砚台,一碗清水,一个笔架,宽窄、长短不一但裁剪整齐的红纸,生意就开张了起来。

现场也有已经写好就的对联和横幅,另外还有一些出门大吉、开门大吉、大吉大利等等的吉祥话的小条幅,笔画工整严谨,用墨圆润自如,那字自然也是很好的。

当然,若客人想要求一幅现场成品中所没有的或是自家编制出的对联的话,老先生也会依据你的要求,当场挥毫,直到你满意为止,也不以有辱斯文为意。

南方因为季节气候的原因,并不出产小麦、玉米、高粱等等这一类的作物,所有的面粉、杂粮一类的物资多是要靠内地贩运过来,同样的,海外贩运过来的也有,只是不多。

海外也多是和当地差不多的气候条件,所以当地人也习惯于在大米上做文章,米粉、米线、年糕、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内地这个时节不可见的东西,这里却是常有。

亨亚日一路所见,原本做成面样的吃食,却原来都是用大米研磨成面而成。

有大米,又近年关,自然少不了爆米花这种应景的东西,果不其然,亨亚日在街头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围着一处架起了机器观看、嬉戏。

机器下面烧着木柴,翻转不停的筒身,继而,那人撬起支架,把筒身对准后面一个洞口张开的布袋,周围的小朋友们纷纷逃离。

但又不忍远去,一个个的捂上了耳朵,小心的回头看去,但听得砰的一声,机器里爆米花飞溅着冲入布袋。

匠人清理好筒身,加入大米后,盖好封头,再次旋转筒身,放正在火堆上的支架上,开始转动摇臂。

这玩意在内地也不是什么新奇玩意,但它很热闹,再加上从内里出了的吃食很香甜,真个过程又稍显神奇,于是就引得小孩子们常常驻足,新奇又好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三章入乡随俗(第22页)

也只有逛到这种地方,人们才能真切的感到年味的临近。

只是在珠港这里,于官家而言,他们是并不过这个节日的,年假是大约一个月前的圣诞节,前后三、五天的样子。

至于过年,则被当做是民间习俗,他们也并不反对,衙门照开,一切公务照理,这却是一个好现象。

逛起街来,上午的时候人多,而用过午餐后,下午仍然坚持的人就不多了,路面顿时显得宽敞了很多。

由于这近前的街面相差的并不大,所以众人在街上用过午餐后,就乘着马车,在渐渐空下来的街道上慢慢穿行。

一行人下午回去的时候倒是挺早,一个原因是街区的差别很小,少了些人气的话,不少地方就看不出特色来;另外一点也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被废三年后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明补牙匠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