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们从中得到的答案也会各自不同。
这里面没有高下之分,因人而异的原因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所导致。
当然了,积极向上的一面总是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往往也是正面的;消极麻木的一面又因为毕竟被动,通常会受人批判,但自然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不管积极也好,消极也罢,这些问题往往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个人的选择,也就是说当你选择了积极的一面时,积极也选择了你,反之亦然。”
亨亚日听到葛自澹这么说,心里有些明白。
原来这些都是和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个人等等的是差不多的、一脉相承的问题,因为只有当你想明白为什么活、该怎么活、活成什么样等等的,再和现实作比较,才说得上成败得失那些,否则就无从谈起了。
只是思想犹如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而实际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的一般标准应该是有的,就是只有把想做的事做成,才算得上成功或者得到,做不成自然就是失败或失去了。
只是为什么先生会说因人而异呢?是人们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原因吗?
葛自澹仿似听到亨亚日的心声一般,接着说道:“你是想不明白人为啥活、如何活这些还会因人而异吧?”
亨亚日点了点头,并不开口说话。
“这就存在我上面说过的了,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那问题的理解就会不同。
就拿你举例,说个你能懂的例子:你为什么活,又该如何活,你现在应该没有很明确的答案,只是想把该掌握的文化知识什么的都掌握了,基础打好,为后面自己得到答案后提供践行答案的本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你明宇叔,甚至你的父母亲人又为什么活,怎么活?理由是不是一样呢?这扯的可能有点远。
就说极端一些吧,譬如说街上的乞丐,你觉得他会去考虑为什么活,如何活吗?”
“应该是不会的,他还得为生计愁呢?该是想不了那么多。
再说他应该也想不明白吧?”
“你说得对。
就是说即便他考虑到那些问题了,那他也只会和你一样,都是想不明白那几个问题。
那么你有没有现,你们之间又会有哪些不同呢?”
“应该是处境和应对方式会不一样吧。
我愁的是知识无涯,总是会有自己到不了的地方,他是愁完上顿愁下顿,还得愁没有息宿之所,活着本身就很艰难。”
“说得对。
那么我再进一步讲,或许你为什么活和如何活,用简单点的想法来说就是读更多的书,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如何活就是往这个方向努力。
然而那乞丐呢?或许就是饱食无忧,栖息有所了,他努力的方向就不说了,只对你而言,那乞丐的活法和思考完全是没必要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他和你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就是我所言道的因人而异。”
亨亚日似乎有些懂了,但也未全懂,只是对先生的话还存些疑问。
“或许你会说,我和乞丐的境地差别巨大,所以我们之间对活法的思考和理解才会差别巨大。
要是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处境的人,在这些东西上,应该不会有那样大的差别吧?”
亨亚日连忙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口中应道:“是啊,是啊。”
“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你言道两个乞丐的思考和理解差不多,我或不好驳你,主要是不曾体验过。
但对衣食无忧的人来说,这是在是太好比较了。
就拿你和顾子敦来说吧,你或许会说你可比顾子敦差的远了,他父亲是余斛这种大都市的市长,在国内也是数得着的人物,但这也就是食鱼于食熊掌的差别罢了。
然而你们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就你自己而言,差别大吗?或不说顾子敦,就说你一母同胞的两位嫡亲哥哥,你再去想,你们之间在这些问题上的想法差别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