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九十四章 避难所

第九十四章 避难所(2 / 4)

“早先我在江门町时说过不虚此行,在这里我还要说一遍。

你能有这一想,这一问,就足矣。

江门町的收获是我们大家的,这里的收获却是你自己独占了。”

亨亚日被先生的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前面听得正带劲,后面这么一说,意思却来了个转向,继而醒悟了先生的意思。

却原来是先生在打趣自己,那些东西先生他们不是不晓,只是从来不会这样去表达。

不过这收获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至少自己知道了思考,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自主不自主的在思考当中有了自己的东西,这却是比纯粹的收获知识和获得礼物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又居然很难得的被先生肯定了一回。

他想了想,又开口说道:“我只是在想,这困难虽说是暂时的,但后面的日子里,随着储存的物资渐渐的消耗,会越来越少,或许表现在日常里更是每餐里人们能获得的食物也会越来越少。

而电力的修复又不能及时的满足需要,就像是倒退回电力从未出现的那一刻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因此要饿饭。

我此时去计较口味这些,这不肯吃、那不肯用的,除了矫情外,就是不知轻重了,自己也是会饿肚子的,实在是不应该的。

再说这些东西先生早先也讲过的,养分也是足够的,填饱了肚子才能更好的做后面的事,肚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嗯,说的是,这就是讲到计划组织的问题了。

我们对具体的计划组织并不清楚,不好直接去说,但是就今日整个过程来看,应该还说得上是忙而不乱的。

都是按照固定的程式在做,这是表象,但也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它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就需要你去想了。

答案可能很简单,但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你看到的每一幕场景都会提示你什么,你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也是需要观察的。

刚才说社会、说人类,现在说具体而微的工作细节,这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就像我当初交给你的五本书一样,从一个方面讲,但彼此间又相互联系,这也是一样的。

通过具体而微的细节,你见证了什么,这反映了什么,虽说这种方法有偏颇的地方,以偏概全,但就此微缩成一景,你也能从中看出这个整体是如何的,心里就能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以后再依据事情的走向来修改、增补、丰富自己的判断。

事后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你就能有更多的现,人情练达皆学问,世事洞明皆文章说的是不错的,只是格局太小了点。”

亨亚日听出先生这教自己的意思,该当如何去看救灾的计划和组织,还有一些言外之意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应该是为启自己刻意而为之的吧。

亨亚日回顾了一回在公役所和街区指挥部时的情景,甚至是在出黄色烟幕后,赶到的后续救援人员的言语与做事风格,多少明白了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当中又隐含了什么。

一个社会的进步或不是单单体现在人们的个人素质上,还应该包含家庭、团体、组织,甚至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素质的提高,这个提高不再他掌握了多少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的本质提升,把人当人看。

看看他们的心思用在什么地方,是只想着治民,针对这辖下之民,把这一个个的刁横、野蛮的家伙都给驯成绵羊,无论给他青草还是鞭子都是对他的厚爱,方显得我之手段;还是说想着分门别类的。

什么事情该怎么办,谁来办,哪些是他办理的范围,哪些又有出,出的该谁来负责等等,这些说起来就都是具体而微的,想着的不单单是治下之民不闹事这么简单。

还有治理之人不逾矩、不弄权,不利用不对等的关系来欺诈,这说起来本就该如此的事情,也是应当应分的事,却每每总被人当成感恩戴德的事,殊不知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如果不出来走走看看,对这一点自然不会有什么认识,甚至以为事情原本就该是那样,这下却知道原来还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也不会有很直观的对比。

这下对比却高下立判,这对亨亚日理解别国之所以进步得这么快也有很大的帮助。

当初就有带着这个问题的本意而来,这段经历虽是计划外的,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别国除了有新事物出现,并充分利用了这个新事物所带来的契机而外,或许与这不同的治理也好、管理也罢的方式方法也罢,真有着莫大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四章避难所(第22页)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被废三年后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