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二十章 在路上三

第二十章 在路上三(3 / 4)

p>因为他们不传四书五经,教的又和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乡试省试殿试的内容完全迥异,所以这些受教的人又为了标榜自身、显示区别,自号新学。

然而这些人中往往都是家贫者居多,受了些益处后,就愈的觉得所学之好,同时他们当中又有一些激进的人更是损贬传统授学的,说那是一家之学,称其为家学,最后这一论述居然传扬开来,以讹传讹的就都这么叫了。

虽然这样叫大部分国人不喜,然而随着我们国力日衰,在国外列强坚船利炮的恫吓下,政府拒敌不力,国门大开,慢慢的外国人也开始大量的进入到国内。

那些接受过所谓新学的人正当其时,因为懂得两边的语言,很是受到民间甚至是地方官府的尊重,一些人逐渐的就逐渐迹起来,多是睨气指使、骄横跋扈的,又被不少老派人瞧不起。

双方互相不对付,有时还会生互诲之事,在新闻纸和官场上都有生。

然而随着内外接触的增多,一些开明的人士,尤其是一些官员,国外游历过后,现所谓新学并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就恳请遣员去了西方参学以图自强,誓要学成真正的新学。

虽政府在少量开明人士支持下,获得了支持,但也只肯少量遣员,且多是要年幼者,然而肯背井离乡的人家实在是太少,尤其是内地人。

所以多数是一些沿海地方才有人肯出走,更有一些人是出海谋生,在外打拼,攒了些家底、开阔了眼界后,自家让子弟去国外受教的。

待这些人一批批的学成归来,虽说不像当初最早那些人一样命运改移,但也多有所成就,至少在国内新学的推广上主要还是要靠他们,现在的绝大部分新学就是他们所建。

他们虽不同于部分前辈那么激进,但也有诸多的不甘,所以也就延续了新学、家学的分野。

只是他们从国外带来不止是现在的新学,又有一部分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随之而来,奇装异服、疯言乱语的格格不入,许多国人无论阶层贫富、识字程度对此的接受程度都不高,更有甚者,甚至是让他们自己的前辈都看不过眼去,然他们以正统自居,满不在乎的。

所以老派人攻击他们,前辈也攻击他们,世人多是不太喜他们,这就是现在新学的样貌。

所以现在就有一些人站出来称希望把新学、家学改称西学和国学,以便重新分野,以降低世人对新学的旧有印象,但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些人,还做那些事,只是改一改名字,事情未必能像他们想的那样称心如意。

想要改观,不改弦更张,很难做得成。

还是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人可能才会有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在路上(三)(第22页)

说了这么一长段话后,亨书勤又端起茶碗,喝了起来,亨亚日在一旁也只是听,只听得这部分由来就感觉非常新奇,虽说咋听起来像是故事一般,其实也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也是当前真实存在新学所要面对的现实。

亨书勤喝完茶,放下茶碗,接着道:“不提那些了,我暂时是还未理通顺,只有些粗浅的想法,也不够成熟。

再说了,个人的力量在这些事情当中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自上而下可能才是最好的方法。”

这话亨亚日就听的懵懵懂懂的了,能抓住其中的重点,但对自上而下什么的也是两眼一抹黑,也不好计较。

亨书勤接着说道:“再说考较的事,这应该是你我自己想多了,他都已然肯收你,考较什么的自然不是必要的。

再者说,考较一般都是在应承之前的,就是看看这个学生到底值不值得收时,才会有的事。

既然他都已经答应,自是已经通过了考究,至于说他考究的是什么,其实我也是不知道的,不过总归是有的。

虽说当初我是无心之言,后来也没太重视,然经你一提之后竟是把我也给搞糊涂了,只这边走边想的,终是醒悟了。

葛兄不是俗人,也不是凡人,以我对他的了解,当不至于会弄些虚头扒脑的东西来。

退一步讲,即便是有考究也不会离谱,以你平时的积累足矣,他又不是为了难为谁、考倒谁才设置什么题目的。

再说在仪式上把你难住了,岂不是说他自己没有识人之明,那这个仪式又算怎么回事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葛兄即使再不同凡响,这种事想来他也是不会做的。

即便是提示你勿要自傲自大,世上且有你未知的东西在,但也是有其它的很多种方式方法的,这种考倒人的做法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明补牙匠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