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九章 上学

第九章 上学(3 / 4)

日趋兴旺,这在全国已属异数。

亨书勤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本府新学忙碌,更是把自己的子女全部投入新学门下,即使是身体状况一直不甚好的长子旭东也不例外。

亨老太爷原本属意亨旭东去家学,既能更好的将养身体,又能延续本家之长,一举两得的好事,也最终没能坳过二子的一片恳求,终是同意了。

亨书勤在他那一辈兄弟中行二,与大哥亨书致,三弟亨书明乃一母同胞的至亲兄弟,俩兄弟也都有让自家的一些小子参加新学,支持兄弟的事业,只是没有兄弟那么激进罢了。

亨书勤近些年一直为能够在本府开启中学教育而上下奔走呼告,但是难度颇高,最大的问题是省衙的办学资质问题,然后才是教习和资金等等一系列麻烦事。

好在省衙的一位副省长是亨书勤在京师大学堂上学时的一位相熟的教授,他支持自家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也为当下新学推广不畅而忧心。

在亨书勤主持德安府新学期间,为德安府新学的启蒙初教部出力不小,一方面也助长了亨书勤在德安府办新学的声势在省内外的传播。

只是当下本省主官是老式做派,虽说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对地方上的事物干涉的能力很有限,大多都各自为政,但秉承着一直以来的经验,他是拿不准的事缓缓看看再说,不是缓缓再做,是再说之后再看看适不适合再议,无论是否适合都等等再说,然后一直是再说再说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再说其为官之道又一直以谨慎谨慎再谨慎著称,大约是和史上著名的诸葛学来的,有道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虽说这人没有多大的政绩吧,但也没有什么大不是,早先一直在各省衙门轮转为官,官声一般,倒也不是太差,因着地位识见,他对新学倒也不是排斥,只是秦荣正之事对他影响太大。

加之秦荣正后新学不昌,他便成了惊弓之鸟,生怕行差踏错,一个不是导致晚节不保,所以一直实施再说再说的拖延大法,却也不明言拒绝,让你自家折腾够了,偃旗息鼓方休。

亨书勤当下就是遇到了这么个状况,幸好上面有教授副省长,本府主官是本家韩姓仆人的远亲,有一份香火情在,加之对教育这些不涉及根本权力之争的东西也不是太在乎,对亨书勤背后的副省长多少也有些忌讳,所以在本府新学一事上也乐于放手,并不予掣肘。

韩姓德安府主官对当下时局也是摸不太清楚,就也存了一份看戏的心思,不插手这方事务,错事是你的,与我无关,且蹦跶吧,有好事自也少不了自己的那一份。

大概是潜意识的还是有一份嫉妒在的,日常也不表现出来,一味的透着些客气。

新学是亨书勤作为本府参议的职责所在,从一腔心思、踌躇满志到心渐灰、意渐冷,只是想着这是有益于人的好事,才强自支撑着不曾停下脚步来,唯蹒跚前行而已。

教授也一直劝他要忍耐,亨书勤也是仕途、家中琐事不少,虽为官清正,但也颇受现实打击,咬牙坚持前行至今未曾停步,因此也受到不少世人的称赞,在省内外亦博得好大的名声,不过多是清正开明、广开教育一面。

亨家在城内东北区,附近的住户多是本府内有名望的家族和致仕的地方官员,距离衙门不甚远,而距离新式学校却约有7、8里的脚程。

这对少年来说可不算近的,步行的话,差不多要半个时辰之久,骑马的话却要快很多,所以日常亨亚日兄弟三人午时多在校旁一个固定的饭庄吃饭休息,好挨到下午课时。

亨辉大一些,可以自己骑马,又好动,偶尔会归家吃饭;而亨旭东因为身体一直不大好,日常坐马车就学,中午就和两个弟弟一起在饭庄吃饭休息。

而由于阶段和课程不同,下学后兄弟三人通常会各自归家。

今日只有兄弟二人上学,亨辉和往常一样,是自己骑着马去的,所以他和伴当韩旻出时间会晚上一些。

亨辉可以自理却依然伴当随行,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亦是当下时局动荡不安,府城里也早有一些异动的征兆。

一些人因各种缘由对新学又虎视眈眈的,亨家也怕出什么意外,再说半大的小子也做不了什么太具体的事情,所以也就让韩旻日常伴行,以策安全,亨旭东的伴当韩霄亘更是如此。

主仆二人结伴前行,前一段路是城里比较热闹的聚居区和商业区,二人走的很谨慎,避免不小心碰到或是踩到人。

行至中途,行人稀少,道路宽阔,又甚少岔巷的地方,亨亚日伸出右手,对一侧王川纲说:“老规矩,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钢铁先驱 被废三年后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