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他的安排,营地内的契丹兵士集结。
半个时辰不到,大军整装待。
耶律指颜一声令下,带领着他麾下的诸位将军和两万大军,朝着十几里外的隘口行军。
与此同时,李存孝率领的三万汉军趁着夜色,悄然朝着敌军后方逼近。
距离敌军大营十里之外蛰伏,静待时机。
没过多久,另一边耶律指颜的大军在隘口前开始放箭虚张声势,敌军注意力果真全被吸引了过去。
虽不知战况如何,但李存孝的位置却可以看到十里之外闪动的亮光。
侧耳仔细聆听,隐约有嘈杂声随风飘来。
深夜如此嘈杂,定是那边的进攻已经开始。
李存孝瞅准时机,一声令下,蓄势待的汉军如猛虎下山般骑着战马冲向十里外的契丹大营。
十里路程对骑兵而言,算不上远。
尚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汉军已经抵达,喊杀声震彻大地。
三万大军兵分多路出击,如此安排会令对方分不清主力在什么地方,更会给他们造成一种人数众多的错觉。
说句题外话,其实三万大军,人数已经不少了。
塞北许多小国,全国兵力未必能有三万兵马。
驻守在这里的契丹大军是万万没想到后方会突然出现骑兵,更没想到骑在战马上的会是汉人。
面对羽林卫的强劲冲击,顿时阵脚大乱。
分兵袭击的策略效果确实不错,随着各路兵马的相继抵达,直接切断了契丹军的指挥。
使得数万契丹军像是无头苍蝇一样,被迫迎战汉军,极其混乱。
身为主帅的李存孝更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
正面耶律指颜的进攻,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只要占据隘口优势,防止他们撞开隘口大门便可无恙。
随着汉军的继续深入,契丹可汗布置的十万兵马渐渐抵挡不住,彻底乱了阵脚,甚至出现了溃逃迹象。
李存孝统领的羽林卫却是越战越勇,不给敌军喘息之机。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直至此刻,隘口另一端的耶律指颜都未曾冲破那道阻碍。
东方天际展露鱼肚白,寒风吹动,浓烈刺鼻的血腥味随风飘散。
李存孝手持长枪,脚踏血水,一步一步走到了隘口之上。
有兵士将独属于大汉的战旗插在隘口之上,当这面旗帜在凛冽寒风中猎猎作响时,汉军将士们爆出震天的欢呼。
隘口下的耶律指颜听到这欢呼声,心中一惊。
随后看到那飘扬的大汉战旗,顿时明白李存孝已大获全胜。
本应喜悦,但此刻的耶律指颜却是五味杂陈。
自己在此对峙数月,久攻不下,未曾想仅仅三万汉军,在长途奔袭的状态下,只用了一夜时间便轻而易举的击溃十万大军。
他们还是血肉之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