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 第910章 上谏开科举

第910章 上谏开科举(2 / 3)

路费,也不是个小数目啊。

参加一次科考,可能就花光了半年积蓄,甚至还多!”

闻听此言,两人对视一眼,皇帝说的这些,倒是没想到。

魏征:“陛下圣明,寒门学子参加一次科举,所耗银钱确实不少,这一点臣疏忽了。”

张琛:“陛下,可参照上一次的科举方式,分为南北二都进行,可令学子们就近选择,这样或许会节省些开支。”

对张琛的提议,秦狄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言道:“这样虽然会节省些银钱,却隐藏着极大弊端。

梁都虽为第二国都,只是分担南方部分政务,并非整治中心。

身为学子,本欲报效朝廷,应该让他们到京都来看一看。

让他们亲眼看看我朝之强盛,从而激他们内心对未来的憧憬,稳固他们报效国家的决心。”

魏征思索片刻,再次开口道:“为国家选才,乃稳固国之根基。

臣以为,学子们的盘缠,朝廷可以适当分担,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不等皇帝开口,张琛率先站出来反对。

“臣以为此举不妥。

近几年各州府大动土木,修缮官道城池,开拓运河,加上对百姓的补助,所耗费的银钱已是天文数字。

臣前几日估算了一下,朝廷每年需要拨款将近六千万两白银,至少还要持续三年。”

“而今是我朝恢复税收的第一年,至于能收上来多少银钱,尚不得知。

若是再由朝廷调拨银钱资助学子,恐怕又会增加千万两的支出。

援助吐蕃以及对峙上三州的数十万大军所需粮饷,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陛下若想收复上三州,势必还需要大量银钱购买粮草,国库内虽说还有些银钱,已经经不起这样耗费了,臣请陛下三思。”

魏征:“选拔人才,乃国之根本,稳固我朝国祚。

即便耗费些银钱,也无可厚非。

对于上三州的叛臣,臣以为可派遣使臣劝降,让百姓免遭战乱,更能彰显陛下乃仁义之君。”

进殿之前两人还好好的,没想到进殿后还没多大功夫,就出现了分歧。

眼看两人就要进入争论阶段,秦狄适时开口道:“张琛说的没错,国库这几年只出不进,即便有些存余,也有用完的那一天。”

“上三州乃先帝耗费十余年的时间打下来的疆土,朕受先帝所托,担起振兴华夏之重任。

三位藩王公然反叛朝廷,理应夷灭九族。

上三州疆土本就为我朝所有,朕若是派人劝降,岂不是天大笑话。

大汉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罔顾法度,各州的封疆大吏纷纷效仿,难道你要朕再去一个个的劝降不成!”

秦狄是越说越生气,话音落下的同时,手狠狠拍在了御案上。

“倘若是国交战,劝降没有任何问题,面对一群叛臣贼子,还劝个屁的降。

劝降他们岂不是在告诉天下人,朝廷承认了他们的自立。

在自己的地盘劝降曾经的臣子,朕还没有昏聩软弱的那种地步。”

皇帝的拍案而起,吓得魏征直接就跪在了地上,待到皇帝话音落下,连连叩道:“臣未曾考虑周全,一时失言,请陛下降罪。”

张琛见状,急忙开口道:“陛下且息雷霆之怒,魏相定是考虑到战火重燃,百姓必将饱受战火摧残,情急之下才出言失当。

魏相的忠心天地可鉴,请陛下恕罪。”

有张琛求情,秦狄压了压自己的怒火。

也不知为何,刚才这股怒火突然就冲了出来。

深吸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波澜,冷言道:“念你初犯,暂且作罢,再有下次,朕必严惩不贷。”

“臣叩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

秦狄扫了魏征一眼,不想在计较此事,将话题转移到科考的问题上,继续说道:“科举乃国之大事,选拔人才固然重要,但不可养成不良风气。”

“朕开科举的初衷,乃是为了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机会朕可以给,但有一点你们要清楚,不是朕在求着学子们来。”

“以往的几次科考,朝廷资助些盘缠路费也就罢了,但不能让他们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按照你们的想法,朕岂不是还要花钱将落榜学子送回原籍?一来一往多耗银钱何止千万,国库的钱并非天上掉下来的,国库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反贼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