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见此一幕,秦狄实属无奈,道:“春桃,将帝后搀扶起来。”
在皇帝的示意下,跪在她身后的春桃这才起身,上前将苏雨晴搀扶起来。
“来来来,坐到朕身边来,不必显得那么生分。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除了春桃,婢女全都退了出去,春桃跪坐在矮桌前,为皇帝斟茶后,服侍在侧。
秦狄伸出手,示意苏雨晴上前,随后拉着她的手腕,将她拽到身旁。
看她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他却笑了出来。
“好了,这件事早在梁都的时候朕就知道了,已经派人去查了,不过你放心,朕不会责怪你,而且此事与你没有任何关联。”
“陛下不必安慰臣妾,苏家子弟做出此举,是仰仗臣妾的身份而为。
臣妾虽未曾参与,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臣妾自请废去帝后头衔。”
此话一出口,秦狄都愣了。
这是多大罪过,自请降位!
“胡言乱语,帝后之位岂能说废就废,此时正值战乱,如此胡闹,岂不是会影响我大汉根基。
让文武百官怎么想,让天下百姓怎么想。”
秦狄确实有些恼怒,自从踏入永寿宫就一直在强调,未曾责怪于她,怎么就是不信,非要自己生气。
“臣妾知罪。”
感受到皇帝语气中的怒意,苏雨晴再次叩拜在地。
她有此举,也属无奈,只是单纯的想保住灏瀚的太子之位。
她可能还不知道,一旦自己的帝位被夺,太子之位则会变得岌岌可危。
她不知道,秦狄却对此清清楚楚,前世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除非新立的帝后没有皇子或者压根就没有子嗣,一旦有自己的皇子,哪有不扶持自己儿子的道理。
“苏雨晴,朕今日郑重告诉你。
今后此等言论切记不可再提,轻则会引人猜疑。
重则会动摇国本,引起皇子间的明争暗斗,朝廷之上必会是腥风血雨。
朕登基时的那一幕,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听皇帝这么一说,苏雨晴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这句话的严重性。
“臣妾目光短浅,请陛下责罚。”
“起来吧,朕已经说过了,苏家一案,与你无关。”
秦狄长叹口气,看她瑟瑟抖的样子,也知道刚刚的话说的有些重了,言语间的怒意瞬间消失,变得轻柔起来。
“你是朕亲口册封的帝后,朕又怎能说废就废。
他们犯错,理应由他们来承担后果,以后这种脏水,你要远离才对,更不能往自己身上揽。”
“你身为帝后,虽居于后宫,但言行举止,都被人看着呢。
要临危不乱,方能彰显母仪天下之势。”
“臣妾记下了。”
“好了,此地并无外人,你和朕说句实话,乾安苏家父子的所作所为,你知道吗?”
苏雨晴强忍泪意,凝重的摇了摇头,缓言道:“臣妾不知,若是得知他们借助皇权欺压百姓,定会告与陛下,请陛下惩处。”
“这不就得了,既然你不知情,那何罪之有。
不知者不怪,此事晴儿就不必自责,也不必内疚了。”
“多谢陛下开恩。”
苏雨晴细语回应着,脸上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她的表情,自然没能逃过秦狄的眼睛,不用她多说,就知道心中在想什么。
“至于你父亲被魏征弹劾一事,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罪过。
他久居京都,对乾安之事知之甚少,你也不必担忧。”
“臣妾相信陛下定会秉公办理,晴儿身为帝后,自知国家法度,不敢为父亲求情。”
听她这么一说,秦狄心中的怒气算是彻底消退了,不管她说的是真是假,只要没有哭哭啼啼的求情,那就省心多了。
其实苏雨晴若真的那样,秦狄大概率是不会拒绝。
“春桃,此事你可有所耳闻?”
秦狄的目光看向跪在一旁的春桃,不管两人是不是知情者,只要她们的回答一样,那就够了。
“回禀陛下,自从三年前离开乾安后,春桃未曾听闻关于乾安苏家的任何消息。”
秦狄点点头,端起矮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再次看向苏雨晴,为了缓解她的担忧,故意将话题岔开。
“瀚儿呢?怎么不见他人。”
“他吵着要骑团团,臣妾便让婢女将他送去了绿竹宫,委托秋炎帮忙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