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不必要的宫室修缮、仪仗排场、宴会赏赐。
严核各项开支,杜绝虚耗中饱。
让天下臣民知晓,朝廷确有决心过一段‘苦日子’,共度时艰。
唯有如此,方能凝聚人心,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改革赢得喘息之机与民意基础。”
赵桓闻言,面露难色。
削减用度,势必引来宗室、勋贵及既得利益者的抱怨。
但看着陈太初不容置疑的目光,再想想空虚无物的国库,他深知已无退路。
良久,他沉重地点了点头:“便依卿所奏。
朕……准了。”
次日,为了缓解连日的紧张气氛,康王赵构特意在苏堤附近安排了一场小型的“围炉煮茶”
。
秋高气爽,西湖碧波荡漾,苏堤如带,远处狮峰山色空蒙。
一处临水的精舍内,泥炉小火,上置一把素雅的紫砂壶,壶中正是今年新下的狮峰龙井。
一位清丽的茶娘素手烹茶,动作优雅从容。
赵构陪坐在侧,笑着介绍:“此乃本地龙井,制法与北苑贡茶不同,不捣不碾,唯以炒青存其本真。
饮之,可品其鲜爽甘醇,犹如这江南山水,清雅宜人。”
他这番话,既是对茶品的介绍,也隐隐契合了赵佶的文人雅趣。
赵佶果然大感兴趣,接过赵桓递来的白瓷茶盏,只见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扑鼻。
他细啜一口,顿觉一股鲜爽之气沁入心脾,滋味甘醇,回味悠长,远胜往日所饮那些加了香料、捣成粉末的团茶。
他不由赞道:“妙哉!
此茶清新脱俗,不事雕琢,真乃茶中隐士,深得自然之趣!”
赵桓与陈太初也各自品尝。
赵桓只觉得这茶入口爽利,似乎将他连日来的烦闷也冲刷去了几分。
陈太初则微微颔,这龙井茶的品饮方式,简单直接,重在品味茶叶本身的原味,恰似他心中所追求的政治理念——返璞归真,去除繁文缛节,直指核心。
赵构见众人喜欢,便道:“此种饮法,省却了调膏、击拂等诸多繁琐程序,更合文人墨客随心所欲、清静无为之意趣。
如今在江南士林中,颇为盛行。”
一场茶会,在湖光山色中悠然进行。
缕缕茶香,暂时驱散了朝堂的焦虑与边境的硝烟。
赵佶沉浸在艺术与自然的享受中,赵桓紧绷的神经也得到了片刻松弛。
陈太初则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清楚,这片刻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间隙。
西北的烽火,财政的危机,以及深藏于杭州繁华表象下的种种暗流,都预示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西湖的水,依旧平静。
但水下的暗礁与漩涡,却从未停止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