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私心最可诛(第12页)
负责宣传工作的常委点了点头,但随即也提出了现实的困难:
“陈书记,重视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点我们完全同意。
这对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确实很重要。
但是,我们省里专业的文工团、放映队数量有限,编制也小。
省歌舞团、话剧团满打满算也就百十号人,还要承担日常的演出和政治宣传任务。
面对未来可能高达百万的民工队伍,这点力量撒下去,恐怕是杯水车薪,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而且工地分散,交通不便,专业团体长时间在工区间巡回,人员精力,压力都很大。”
陈朝阳认真聆听着,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
待对方说完,他随即取出一份早已准备,略显粗糙但条目清晰的草案。
“永泉同志,提出的困难非常实际,我们确实不能指望少数专业团体包打天下。”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前期调研和规划时也反复推敲过,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层次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想,正好请同志们审议。”
他随即阐述了这份草案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立足自身,动群众,构建网络。
具体来说,是建立一个四级体系:”
他从容回应道:
“第一,是主力军,苏北地区本身就有深厚的民间文艺土壤,各县、各乡都有不少民间艺人,
唱戏曲的、玩杂耍的、说快板书的、会吹拉弹唱的,大有人在。
我们可以由县文化牵头,把这些分散的‘草台班子’和民间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初步的政治和业务培训,组建‘县治碱工程文艺宣传队’。
他们熟悉本地风情,语言相通,节目接地气,成本低,而且可以常驻工地,流动性强。
这就是我们文娱工作的‘地方民兵’,是挖掘和提升本地资源。”
“第二,我们可以主动联系另外、彭城等地的中学、大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文艺积极分子组成‘学生慰问演出团’来到工地。
学生们热情高,有文化,排练一些反映新时代、歌颂劳动的新节目,既能慰问民工,对他们自身也是极好的锻炼。
这就是我们的‘青年近卫军’,是引入新鲜血液。”
“第三,在各民工大队中,掘那些有文艺特长、性格活跃的积极分子,组成‘大队文艺小组’。
利用工会间歇,在工棚里、在堤坝上,教唱革命歌曲,组织拉歌比赛,表演自编自演的快板、小戏,反映他们自己的劳动和生活。
这就像部队里的文艺骨干,作用巨大。
这就是深深扎根于民工中间的‘文艺战斗小组’是培养乡亲们自己的文艺骨干。”
“第四,自然是专业文艺团体作为骨干和指导。
不要求他们常驻,而是定期组织高水平的慰问演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负责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培训。”
他总结道:“所以,我们的民工文娱工作,要形成一个‘专业团体为骨干、地方队伍为主体、学生团体为补充、民工小组为基础’的四级网络。
专业省团负责指导、培训和高水平的示范演出;
县宣传队和学生团负责巡回和活跃气氛;
而最基础、最日常的活动,则由乡亲们自己搞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3章私心最可诛(第22页)
“至于节目内容,”
陈朝阳补充道,“不能只是阳春白雪。
要大力支持和创作一批‘治碱样板戏’——比如反映民工英勇奋斗的短剧,
歌颂先进模范的快板书,传授治碱技术知识的表演唱,以及经过整理改编、内容健康的传统地方戏曲。
要让乡亲们在笑声和掌声中受到教育、得到鼓舞、学到知识!”
他话锋一转,语气骤然变得严肃而冷峻,带着战场上的寒气:
“但是,同志们,文娱活动不仅仅是唱歌跳舞,它更是思想斗争的阵地,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个剧目——《白毛女》。”
他目光锐利扫过全场,尤其是在宣传口的几位同志脸上停留了一下。
“最近,我听到一些非常危险、极其荒谬的言论。
竟然有人在下面散布,说什么黄世仁强占了吃不上饭的喜儿,是给了她一条‘活路’,是让她‘加入豪门当少奶奶’,是‘脱离劳苦大众去享福’。
还有人振振有词,认为黄世仁在杨白劳吃不上饭的时候‘放贷款’,是‘善举’,是‘给了他一口饭吃’………”
“嘭,”
陈朝阳话音未落,第二书记周明光已经猛地一拍桌子,虎目圆瞪,怒不可遏:
“混账,这是哪个混账东西在散布这种反动言论?!
其心可诛,这是要为我们打倒的剥削阶级翻案吗?!”
孙亚军省长也脸色铁青,扶眼镜的手都因愤怒而有些颤抖:“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