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嗯”
了一声,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在报告关于寄信事宜的部分重重划了一道线,决策道:&1t;br“这件事,意义重大,不能只让他一个师搞。
&1t;br副司令员,你以兵团司令部的名义,立刻给各军、师个通知,全面推广这个‘军邮通道’的做法&1t;br各军、师都要指定专人,负责起来!
&1t;br和北朝方面协调通道、统一运输的问题,由我们兵团司令部统一牵头去对接,&1t;br务必建立一个比现在更稳定、更快的机制。
&1t;br要告诉各级负责的同志,这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千万个战士的家庭幸福和部队的稳定巩固,决不允许出现积压、丢失的情况!”
&1t;br“是,司令员,我立刻去办!”
副司令员迅记录下命令。
&1t;br讨论完寄信的事,众人的话题又回到了陈朝阳部的整训上。
&1t;br“还有这个‘一帮一,一对红’,”
司令员继续道,&1t;br“这是我军群众路线练兵的老传统,但能在他这支新编部队里这么快推开、见效,说明他抓准了要害。
&1t;br把思想互助和技术传授结合起来,生动落实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我看这个路子非常对头!”
&1t;br参谋长补充道:“特别是他对技术兵种建设的重视,还有那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儿,非常难得。
&1t;br司令员,我看,不光是他那装甲试验师需要,我们兵团在元山地区休整的其他部队,同样面临大量补充新兵、恢复战斗力的压力,很多干部对新装备、新打法也不熟悉。”
&1t;br司令员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这样,参谋长,再一个通知:在元山地区休整的各部队,可以分批、轮流,组织连排级干部和骨干,到朝阳同志的试验师去进行短期见学观摩。
&1t;br强调几点:第一,是去学习人家如何快整合队伍、如何开展技术互助、如何激群众练兵热情的经验和方法。
&1t;br第二,学习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纪律,绝对不许干扰对方的正常训练秩序,多看多问,未经允许不得实际操作装备。”
&1t;br第三,尤其要看看他们是怎么搞后勤保障和战场急救的。”
&1t;br“是,司令员!
我立刻拟定电文!”
参谋长迅记录。
&1t;br说到“战场急救”
时,司令员特意加重了语气。
&1t;br他拿起报告中的另一份附件,那是陈朝阳关于后勤医疗体系的一些零散想法和初步实践总结,由师部参谋整理后一并上报的。
&1t;br“另外,陈朝阳同志在这份报告里提到的一些关于后勤医疗保障的想法,虽然还很初步,但思路很新,很有价值。
&1t;br比如这个‘分级救治、快后送’的设想,还有强调伤情分类,提高救治效率,以及重视战场急救的普及和药品器材的前送保障。
&1t;br这些想法,切中了我军当前后勤医疗工作的许多痛点,很有必要学习和研究!”
&1t;br“还有朝阳同志提出,连里要有经过培训的卫生员,营里要有能进行紧急手术的医疗所,师里要有设备相对齐全的野战医院,并且要用车辆组成机动医疗后送队,专门负责把重伤员快向后转送的设想。
&1t;br这些在附件中,这些想法很有探索价值,虽然现在实现困难,但我总有一种感觉,这是我军,日后现代化军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1t;br副司令员和参谋长等人听着,也露出了认真和思索的神情。
&1t;br这些概念在他们听来,确实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直指当前志愿军医疗后勤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1t;br司令员顿了顿,继续说:“朝阳同志,特别强调伤情分类,具体根据伤势轻重决定救治和后送的优先级。
&1t;br药品和血浆要尽量前送,手术器械要标准化、便于消毒…甚至提到要重视战场心理创伤的初步干预……”
&1t;br司令员的话音未落,会议桌旁的一位年轻参谋便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心理创伤?司令员,这是个啥意思?”
&1t;br这个词对于在座的所有人来说,都过于陌生和新奇了。
&1t;br司令员显然早有准备,他沉稳点头,解释道:“这个词是朝阳同志报告里提到的,我刚看到时也和你们一样疑惑。
&1t;br我特意通过电报详细询问过他。
按照他的说法,大概就是指……有些战士,&1t;br特别是经历过特别残酷、特别血腥的战斗之后,虽然身体没受伤,但精神上像是受了重击,被吓懵了、打蔫了。”
&1t;br他顿了顿,用更具体、更符合大家认知的语言描述着陈朝阳的解释:&1t;br“表现出来可能就是:睡不着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