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才,百年难遇!”
他深吸一口烟,烟雾缭绕中神色凝重。
&1t;br“朝鲜前线,是炼狱场,也是检验场。
&1t;br朝阳同志的理论,需要在最残酷的实战中淬火、完善。
&1t;br但若调他回国,固然安全,却可能断送了这份在血火中孕育、推动我军脱胎换骨的思想与实践。
此非上策。”
&1t;br一旁之人深以为然,立刻补充,思路清晰而周密:&1t;br“朝阳同志的价值,在战场上才能最大绽放。
但保护,必须上升到最高级别,刻不容缓!”
&1t;br“第一,立即以军委名义,密电志司及九兵团:“陈朝阳同志及其核心指挥机构、技术骨干,为我军极度宝贵之战略资产。
&1t;br在作战部署上,既要充分挥其攻坚克难之锋锐,更要注重其安全。
&1t;br非绝对必要之绝境,不得令其部承担纯粹消耗性、高阵亡风险之任务。
&1t;br其安全防护等级,按最高标准执行!”
&1t;br“第二,雪松坡事件,他已成美蒋韩眼中钉,肉中刺。
&1t;br帝国主义的鬼魅伎俩恐怕已在路上!”
&1t;br“内部对其行踪、警卫力量,必须抽调最精锐可靠的警卫骨干加强、通讯保密,实施最高级别管控。
在志愿军内部进行最严格的甄别,严防内奸。
&1t;br外部要利用隐蔽战线,全力侦搜并破坏蒋帮特务、韩方及美方针对朝阳同志的暗杀计划。
必要时,可采取先制人手段清除威胁。
&1t;br可考虑在国内释放一些关于朝阳同志可能“伤重回国”
或“调任后方”
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假情报,迷惑敌人。”
&1t;br最后儒雅长者的目光落在报告上,充满深意。
&1t;br“我们正在筹备的军事学院,不正是系统研究、传授和展先进军事思想的最佳熔炉吗?&1t;br朝阳同志这份融合了最前沿实战经验与理论思考的报告,就是未来军校最好的教材雏形之一!”
他提出一个关键建议:&1t;br“可否考虑,在确保前线指挥不受重大影响的前提下,以‘顾问’或‘特聘研究员’的名义,暂不实际离朝,&1t;br让朝阳同志远程参与军校某些核心课程,特别是炮兵运用、技术兵种协同、战场主动性等课题的设计与指导?&1t;br同时,责成军校筹备组,立即组织精干教员,深入研究他的报告,提炼精髓,着手编写相关教材。
&1t;br这既能保护他的思想火种,又能加培养我军急需的新型指挥人才,为未来更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做准备!”
&1t;br长者点头:“嗯,考虑得很周全。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战斗,为了更长远的未来。
&1t;br战场,依然是他的主阵地,他的理论需要战火的淬炼。
&1t;br但思想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军校之事,按你说的办。
&1t;br让华北局,中南局,也看看这份报告,他会知道其分量。
至于保护措施,”
&1t;br“让罗重文亲自抓落实,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朝阳同志,他是我军走向现代化的希望之星,不容有失!”
&1t;br他掐灭了烟蒂,目光再次投向朝鲜半岛的地图,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冰原上那支不屈的“铁牛”
旅和它那位目光如炬的统帅。
&1t;br“告诉志司,也告诉陈朝阳:前线,放手去打,后方,有全国人民。”
&1t;br汉城,总统府地下掩体会议室&1t;br日光灯管惨白的光,在钢筋混凝土的墙壁上投下冰冷的影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粘稠得化不开的绝望。
&1t;br长桌主位,李承晚深陷在高背椅里,他的双手,死死攥着两份文件——一份是麦克阿瑟措辞强应的“敦促管控舆情”
电报,&1t;br另一份自然是陈朝阳檄文的韩文译本。
&1t;br“砰!”
&1t;br文件被狠狠掼在厚重的橡木桌面上,声响在死寂的房间里炸开。
&1t;br李承晚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珠里布满了血丝:&1t;br“都睁大眼睛看看,这个来自地狱的魔鬼,&1t;br陈——朝——阳!”
他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毒液,“他用炮弹屠杀我们最精锐的都师,现在,又用这些肮脏的谎言,往大韩民国还在淌血的伤口上捅刀子!
&1t;br他在玷污,玷污我们与美国之间神圣的同盟!”
&1t;br国防部长金白一,一个面容粗犷、此刻双眼赤红的军人,猛地站起:&1t;br“总统阁下,这不仅仅是玷污,这是对我们整个国家尊严的宣战!
&1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