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紧盯着观测哨的方向,喉咙干,准备在需要时传递命令或搬运伤员。
&1t;br他们中的许多人,这是第一次直面如此狰狞的钢铁洪流和即将爆的死亡风暴。
&1t;br然而,心跳的狂飙并不意味着怯懦,血液的沸腾更非无谓的冲动!
&1t;br这些昌平子弟,绝非普通的农夫或工匠。
&1t;br他们是从昌平专区两万多民兵武装中层层筛选、严格训练出的精锐!
&1t;br是经历过实弹演习、防空演练、军事演习、甚至参与过昌平厂防卫的佼佼者!
&1t;br严寒、负重、纪律、对火炮的基本操作流程,早已融入他们的骨血。
&1t;br此刻,那被炮火和硝烟淬炼过的眼神,虽带着初次临战的紧绷,却没有慌乱,只有被强压住的沉凝与专注。
&1t;br他们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白每一次递弹、每一次拉绳、每一次奔跑传递的意义——他们就是这“铁牛犁”
上不可或缺的铆钉和齿轮,是支撑炮火怒吼的无声基石!
&1t;br“稳住…稳住…”
一个紧挨着76炮位、负责递弹的昌平民兵班长,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喃喃着,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死死锁在炮长的手势上,身体微微前倾,像一张蓄势待的弓。
&1t;br旁边握着引信绳的小战士,虽然脸颊绷得紧紧的,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被战意点燃的兴奋。
&1t;br他们等待的,是将训练场上的汗水,浇灌到真正的战场上,证明昌平男儿的血性与担当!
&1t;br打头的潘兴坦克那宽大的履带,毫无顾忌地碾过积雪覆盖的路面,沉重的身躯微微摇晃着,炮塔警惕地左右转动。
&1t;br它庞大的阴影,率先逼近了布雷区。
&1t;br“轰隆——!
!
!”
&1t;br一声沉闷的巨响猛然炸开!
&1t;br不是清脆的爆炸,而是裹挟着泥土、冰雪、冻石和钢铁碎片的恐怖爆!
&1t;br预设的反坦克地雷被潘兴沉重的履带触!
&1t;br剧烈的冲击波将那辆领头的潘兴坦克像玩具一样猛地向上抬起又狠狠砸落!
&1t;br左侧履带被齐刷刷炸断,扭曲的金属碎片伴随着滚烫的驱动轮飞溅开来!
&1t;br坦克庞大的身躯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冲了十几米,最终以一个极其别扭的姿势,带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斜着瘫倒在狭窄公路的正中央!
&1t;br被炸断的履带像死蛇般耷拉下来,浓烟和泄露的机油迅弥漫开来,瞬间堵死了大半条通路!
&1t;br“fire!
abh!
(开火!
有埋伏!
)”
几乎在爆炸声未落之际,美军装甲车队中爆出尖锐的警报和军官的嘶吼!
&1t;br根本不需要翻译,那惊恐和愤怒的语调说明了一切!
&1t;br美国鬼子确实不是棒槌!
遭遇突袭的瞬间,训练有素的战斗本能立刻展现:&1t;br紧随其后的潘兴坦克、装甲车以及卡车上的重机枪、车载机枪,像被捅了马蜂窝般疯狂开火!
&1t;br密集的曳光弹链瞬间撕裂黑暗,暴雨般泼向公路两侧志愿军可能潜伏的山坡、岩石和树林!
&1t;br子弹打在冻土、岩石上迸出点点火星和刺耳的“啾啾”
声,压得战士们几乎抬不起头。
&1t;br雪沫和碎冰被激射的子弹打得四处飞溅。
&1t;br卡车上的美军步兵反应极快,在军官和士官的吼叫声中,纷纷跳下车,就近依托车辆残骸、路基凹陷或天然掩体,举枪向可疑方向猛烈射击。
&1t;br动作虽显慌乱,但战术动作标准,显示出良好的训练基础。
&1t;br未被炸毁的潘兴坦克迅转动炮塔,主炮和并列机枪猛烈开火!
&1t;br主炮的怒吼声震耳欲聋,炮弹带着凄厉的尖啸砸向两侧山坡上暴露出的或疑似火力点的位置,炸起一团团混杂着泥土和积雪的火球!
&1t;br副炮同轴机枪则持续不断地泼洒着弹雨。
&1t;br更有工兵试图在火力掩护下前出,探测和排除剩余地雷,但被志愿军精准的冷枪和压制火力逼了回去。
&1t;br“他娘的,反应够快!”
王承柱伏在掩体后,感受着子弹擦过头顶的呼啸和炮弹爆炸的震动,啐了一口带雪的唾沫。
&1t;br敌人的反击火力之猛、之准,远普通韩军,甚至和西线遇到的美骑1师一样凶悍!
&1t;br“高炮团!
给老子打掉那些铁王八!
敲掉火力点!
专打侧面和后面!”
&1t;br王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