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仔细回忆!”
陈朝阳的声音继续,“那个领头的军官,长什么样?说话什么口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任何细节都别漏!”
&1t;br周大勇皱紧眉头,努力在记忆中搜寻,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衣角。
&1t;br突然,他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1t;br“长,俺想起来了,有古怪,大大的古怪!”
&1t;br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仿佛在说什么惊天秘密:&1t;br“那个领头的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穿着咱的军装,戴着棉帽子,乍一看跟咱的人没两样…可他一开口,那味儿就不对了!”
&1t;br周大勇模仿着那种腔调,带着明显的别扭感:“他下车就喊‘快点快点,动作麻利滴,把东西搬上车!
’…&1t;br书记您听听,‘麻利滴’,咱北方人哪有这么说话的?&1t;br俺当时就觉得怪,后来他跟手下几个兵交代事儿的时候,叽里咕噜说了一串,俺们几个兄弟都傻眼了,一句没听懂!”
&1t;br他看向旁边一个一直低着头的年轻库兵:“小林子,你当时也在场,你听见没?是不是完全听不懂?跟鸟叫似的?”
&1t;br那个叫小林子的年轻库兵被点名,吓得一哆嗦,连忙点头如捣蒜:“是…是的长!
俺…俺在仓库干了有些时候了,也见过些朝鲜同志…&1t;br他们…他们私下说话就那个调调,那军官和那几个兵,说的绝对是朝鲜话!”
&1t;br朝鲜话?!
冒充“独立第3师”
的军官和士兵!
&1t;br这个关键证词,在审讯室里炸响。
&1t;br必然是朝鲜人?!
冒充我军部队,陈朝阳眼中寒光一闪!
&1t;br他抓起从李德贵暗格里搜出的另一份文件——不再是汉字书写,而是朝鲜文与英文的密约!
&1t;br纸张考究,印着那个奇特的七星环绕山岳的徽记。
&1t;br核心内容此刻显得无比刺眼:&1t;br“七星商会(甲方)与李德贵(乙方)约定:乙方提供渠道,使甲方获得三万套志愿军新制棉军衣。
&1t;br甲方支付:精制食盐二百吨,柴油一百桶。
见证担保方:平安北道人民委员会。”
&1t;br落款印章是:朝鲜劳动党平安北道委员会!
&1t;br陈朝阳拿起密约,指尖拂过那个印章。
&1t;br印泥色泽鲜亮得过分,纹路边缘略显生硬毛糙,与正式文件的庄重感格格不入——像是新近匆忙刻制的仿品!
&1t;br“平安北道人民委员会…朴永哲!”
一个陌生的名字印入陈朝阳眼里,他咀嚼着这个名字,一股冰冷的政治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1t;br这个北朝鲜地方实力派,据传是狂热的亲苏派,对志愿军颇有微词。
&1t;br用我国战士的救命棉衣,去换朝鲜战时极度紧缺的食盐和柴油?&1t;br这不仅是贪污,更是裸的政治背叛和资敌,目的何在?向莫斯科表忠心?&1t;br还是借此削弱志愿军战斗力,抬高北朝鲜当局在战争中的“主导”
地位?无论哪一种,其心可诛!
&1t;br陈朝阳对于无论南朝北朝都没什么好印象,且不说后世风评,单论1937年,除了鬼子杀我人民,犯我疆土,朝鲜棒子,可都有份…这朴永哲,不过又是一条喂不熟的白眼狼!
&1t;br陈朝阳的目光终于刺向面如死灰的李德贵:&1t;br“李德贵,和北朝鲜的人做买卖,用志愿军的棉衣换盐换油?你好大的狗胆,说!
朴永哲给了你什么承诺?七星商会的人,现在藏在哪?!”
&1t;br李德贵彻底崩溃了,他知道这事捅破了天,涕泪横流,头磕在地上砰砰作响,石灰粉沾了一额头:&1t;br“陈部长,饶命啊,我…我就是个跑腿的!
&1t;br是…是后勤部王振山副处长搭的线!
&1t;br他说朴委员长…不不,朴永哲那边有门路,能弄到紧俏物资…棉衣反正堆着也是堆着…&1t;br先换点实在的…等…等风声过了再补上…七星商会的人…有…有一个就在仓库里当库兵!
&1t;br叫李秀柱!
是他居中联络的”
&1t;br陈朝阳一个眼神赵鹏便已会意。
&1t;br很快审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