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参谋长手中接过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正式文件,清了清嗓子。
&1t;br山洞内重新安静下来,但气氛已与刚才不同,多了份信任和期待。
&1t;br“陈朝阳同志!”
司令员的声音清晰、有力:&1t;br“经志司党委研究决定,并报请军委批准——”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陈朝阳:&1t;br任命陈朝阳同志,为志愿军炮兵指挥部副总指挥!”
&1t;br炮兵指挥部副总指挥!
这是进入志愿军最高炮兵指挥核心层!
&1t;br副军级虽暂时未变,但这职权和信任,非同小可。
&1t;br陈朝阳端着搪瓷缸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1t;br这个任命,与他西线展现的炮兵运用才华和那份《论地空一体化的游击战术》的论文高度契合,意味着他将站在更高层面实践自己的理论。
&1t;br紧接着,参谋长上前一步,展开另一份盖着大印的命令状,朗声道:&1t;br“同时,志司命令:即日起,以你原昌平加强团为基干,扩编为志愿军司令部直属第一机械化炮兵旅!
编制员额——七千!”
&1t;br“七千!”
这个数字猛地烫在陈朝阳心上。
&1t;br定州之战,那支两千多人的昌平战士已是他的积累。
&1t;br七千人?这意味着需要翻倍的“昌平”
式火炮、海量的弹药、庞大的油料备件、以及——最核心的——七千名需要严苛训练、武装到牙齿的战士!
&1t;br这担子之重,远西线任何一场血战。
&1t;br司令员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陈朝阳瞬间的凝重,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转圜余地:&1t;br“但是,朝阳同志,志司现在的情况,你比谁都清楚。
西线刚打完,百废待兴;&1t;br东线告急,十万火急!
&1t;br志司现在抽不出一个兵给你,一个也没有!
扩编所需的兵源、装备、粮秣、被服、弹药……所有一切,”
&1t;br他盯着陈朝阳的眼睛,一字一句:“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1t;br山洞里响起压抑的吸气声。
&1t;br七千人的重装机械化旅,一兵一卒都不给?这简直是“无中生有”
!
&1t;br司令员没理会这些反应,继续道,语气中带着对“自己人”
的了解和信任:“我知道你老家昌平,”
&1t;br他粗糙的手指在空气中用力一点,“还屯着两万多跟着你开荒、建厂、打过铁、造过枪的民兵!
&1t;br根正苗红,组织纪律性强!
志司给你特权,自主扩编队伍!
&1t;br不过你现在依旧是兵团后勤部长,后勤的问题,你就地取材,自己解决!”
&1t;br这几乎是明示陈朝阳可以动用昌平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组建这支新军。
&1t;br陈朝阳脑海中立刻闪过那两万多熟悉的面孔,他们是基石,但现实问题尖锐:&1t;br这些民兵未经残酷战场淬炼,面对美军恐怖的装备优势,直接做尖刀九死一生,更适合作为炮兵等技术兵种的基础力量。
&1t;br然而,司令员的话锋陡然急转,语气变得异常沉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1t;br他猛地一掌拍在地图桌上东线那片刺眼的空白区域,巨大的声响在坑道里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1t;br“不过!
你小子,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
还有比扩编更急、更要命的任务压在你肩上!
火烧眉毛!”
&1t;br他手指带着千钧之力,重重戳在地图上鸭绿江以北的“江界”
位置:&1t;br“第九兵团的十五万将士,此刻正在鸭绿江北岸集结待命,即将入朝,驰援东线!
&1t;br可他们的冬装,东北军区前指急电,缺口巨大!”
&1t;br“十几天前,从你们昌平运到前线的那四十万套棉衣,现在还有整整二十万套,囤在江界转运仓库!
&1t;br那是最后一批能顶上去的救命衣!
&1t;br也是九兵团十几万将士过江后,唯一的保障!”
&1t;br“江界?!
二十万套!”
&1t;br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像淬了冰的匕,狠狠捅进陈朝阳的心脏!
&1t;br一股源自历史记忆,足以冻结灵魂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炸开,席卷全身!
&1t;br江界往南便是长津湖,也是抗美战场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其惨烈因素极多,但不可忘却的就是极寒!
&1t;br现在的朝鲜温度不过零下十几度,便已然极寒,可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席卷盖马高原、即将降临的五十年不遇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