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口气说完,才将那份报告举起,呈向司令员的方向。
&1t;br作战室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1t;br徐卫华的话激起的不是水花,而是惊涛骇浪。
&1t;br无线电信号定位?斩式精确空袭?&1t;br这些概念对刚刚入朝、对美军空中力量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低空扫射运输车队”
层面的高级将领们来说,冲击力巨大。
&1t;br新鲜感背后,是刺骨的寒意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悚。
&1t;br几个参谋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头顶简陋的木板房顶。
&1t;br参谋长目光锐利,第一个反应过来,上前接过报告,快扫视。
&1t;br当他的目光掠过“临机决断,抢占龙山洞…卡死美24师溃退咽喉…配合39军正面压力…力求全歼其主力…”
&1t;br这几行力透纸背的字句时,眼神猛地一凝,透露出强烈的震惊和浓厚的兴趣。
&1t;br他迅将报告递给司令员,同时身体微微前倾,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促低语:&1t;br“老总!
这个陈朝阳…胆子大破天了!
但他的想法…极具战略眼光!
&1t;br仗还没打呢他就开始预判了敌人初战受挫后的溃败路线和时间点,还想在敌人溃逃的必经之路上,提前布下一个致命的铁砧!
&1t;br胃口大得很,想吃掉美24师这块硬骨头!”
&1t;br司令员接过报告,脸色沉静,但熟悉他如参谋长者,能看到他太阳穴处的血管在微微跳动,下颌线绷紧如铁。
&1t;br他看得极快,目光在“模块化野炮100门、高炮25门”
、“龙山洞咽喉要道地形分析”
、“全歼美24师主力之可能性及战略意义”
等关键处反复停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1t;br“一百三十门炮?!
还都是76毫米以上口径?!”
&1t;br负责志司后勤统筹的李远山副部长失声惊呼,声音因为极度的难以置信而有些变调,&1t;br“陈朝阳同志他…他一个主要负责生活物资的的后勤部长,手上怎么会有这么多重火力?!
&1t;br这…这简直比我们某些主力军刚入朝时整个军的师属炮兵火力都要强!
&1t;br这严重不合编制啊!”
&1t;br他转向一直沉默坐在一旁的第13兵团司令员姜华,语气带着质问和一丝不满,&1t;br“姜司令,陈朝阳是你兵团的后勤部长!
他手上攥着这么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还擅自改变志司赋予的龟城布防任务,要深入敌后打歼灭战?&1t;br你这个司令员知情吗?&1t;br这…这简直是无法无天!
&1t;br这些宝贵的重火力应该立刻集中起来,由志司统一调配,分配到云山、温井等即将爆激战的一线攻坚部队去!
&1t;br后勤部掌握这么多火炮去打突击,这是严重的越权、渎职!”
&1t;br“术业有专攻,后勤就该管好粮弹被服,打仗是野战军的事!”
&1t;br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姜华身上。
&1t;br这位以稳重著称的兵团司令,此刻脸色也是异常凝重。
&1t;br他起身,先是对总司令敬了个礼,然后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徐卫华,最后落在李远山身上,:&1t;br“司令员,各位同志。
&1t;br关于陈朝阳同志及昌平专区这支特殊力量,我需要说明几点。”
他顿了一下,&1t;br“第一,编制问题。
&1t;br陈朝阳同志在赴朝前,是昌平专区地委书记。
&1t;br这支所谓的‘后勤部直属炮群’,其基干是昌平军分区独立团和昌平专区自行组建的军工技术队伍。
&1t;br装备,正如徐卫华同志所说,完全是在昌平专区,利用当地资源,自力更生搞出来的。
&1t;br从焦炭炼铁、粗钢冶炼、简易机床加工零件,到总装测试,甚至包括炮弹的射药和炸药,都是‘昌平造’!
&1t;br严格来说,在入朝整编前,这支部队和装备,并不完全属于十三兵团的正式作战序列,更像是昌平地方武装和军工生产力量的结合体。”
&1t;br他环视一周,看到众人眼中的惊异,继续道:“第二,能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