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147章 秋收前的危机

第147章 秋收前的危机(1 / 2)

建议:陈朝阳同志的经历、能力、魄力及其在基层实践中展现的复合素质,堪称我军后勤战线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1t;br未来若面临更大规模、环境更复杂(如高寒、跨国境、强敌立体封锁)之战争后勤保障重任,陈朝阳同志应列为负责人之要考察对象。

&1t;br其此次在昌平的极限应对,可视为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后勤组织保障能力一次成功的‘高压测试’,其表现堪称‘合格’以上。

&1t;br宜持续关注其成长,适时委以更重之担。

&1t;br这封绝密附录,连同会议的决议和那份沉甸甸的昌平报告,最终被装入标有【绝密·亲启】的档案袋。

&1t;br它像一块沉默的基石,被悄然安放在通往未来更宏大、也更残酷战场的历史坐标上。

&1t;br昌平这个夏天混合着汗、泪、硝烟与浓烈蒜味的悲壮努力,以及这场高层会议上关于“科学”

、“经验”

与“生存”

的激烈碰撞,都在这份档案里,成为了一个名字通往历史性使命的、无可辩驳的注脚。

&1t;br时间悄然滑入1949年9月昌平大地,已然换了人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醉人的甜香。

&1t;br这是汗水和土地共同酿造的醇酒,是新生的共和国即将诞生前,大地献上的第一份厚礼。

万亩新垦的土地上,景象醉人:&1t;br红薯地里墨绿的藤蔓下,垄起的土包裂开缝隙,露出里面饱满得几乎要涨破皮的紫红块茎,像大地悄悄藏起的珍宝。

&1t;br土豆田里植株开始枯黄,但扒开松软的泥土,一串串大小匀称、沾着新鲜泥巴的土豆便滚落出来,沉甸甸的收获感令人踏实。

&1t;br水稻田里那是一片金黄麦浪,在秋风中起伏,穗头饱满低垂!

&1t;br棉田雪白的棉桃次第炸开,已然快到了收获的季节。

&1t;br县广播站的高音喇叭里,《南泥湾》的旋律欢快流淌,与田间地头传来的号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昌平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喜悦之中。

&1t;br然而县委办公室,气氛却并非全然轻松。

&1t;br陈朝阳放下手中一份刚刚译出的加密电报,电报来自南方,署名李毅:&1t;br“老陈:‘金蒜’、‘伏龙肝’已到。

味冲效猛,粗粝如沙,然确能止血退热、缓泻救急!

卫生员言,此乃绝境甘霖!

谢昌平拆灶砸锅、倾家荡产之情!

减员之势稍遏,然疫魔未绝,奎宁磺胺仍缺如星火…盼后续支援,救兄弟于水火!”

&1t;br短短数语,陈朝阳仿佛能看到南方闷热丛林里,战士们涂抹着气味刺鼻的浓缩液、吞咽着土褐色粉末的场景,也能感受到李毅字里行间那份沉重如山的感激和依旧焦灼的期盼。

&1t;br“拆灶砸锅…倾家荡产…”

他低声重复,心头五味杂陈。

昌平的努力得到了前线最珍贵的认可——它确实在救命!

&1t;br“书记!”

“长!”

许明远和徐卫华几乎同时推门闯入,两人脸上密布的阴云,瞬间冲散了许明远身上带来的麦穗清香和徐卫华裹挟的秋日凉意。

&1t;br“明远,卫华,坐。”

陈朝阳示意,将电报小心锁入抽屉,“看你们这脸色,丰收的锣鼓还没敲响,‘恶客’倒先登门了?”

&1t;br许明远将一份揉得有些皱的报告放在桌上:“陈书记,靠山的张家洼、黑山峪、柳沟村,这几天连续有老乡报告,夜里听到地里‘轰隆’响,还有野兽嚎叫。

起初以为是零星野猪,但昨晚…张家洼老刘家那三亩上好的红薯地,遭了大殃!”

&1t;br“走!

去看看!”

陈朝阳霍然起身。

&1t;br张家洼村外,红薯地。

&1t;br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

昨日还生机勃勃的田垄,此刻满目疮痍!

&1t;br大片的薯藤被连根拱起、粗暴地撕扯得支离破碎,裸露出的红薯坑坑洼洼,或被啃噬大半,或被踩踏成泥,混合着汁液的泥土散出甜腥气。

&1t;br地面仿佛被巨大的犁无序地翻过,遍布深达半尺的狰狞蹄印和恐怖的拱坑,新鲜的黄土翻涌在外,像大地的伤口。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退隐江湖那些年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同我仰春 灭世魔龙三岁半 [综武侠]穿成过儿他姐之度步天下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老祖宗竟是我儿子 灯烬有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