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夕阳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镀上一层金色。
陈朝阳讲完后,目光坚定地看向郑春秋:“郑教授,您能帮我们解决电难题吗?”
&1t;br郑春秋沉思片刻后才开口:“要说电,最理想的当属核电,现在美国佬真正研究的方向,可惜还是理念状态,以目前国内的技术和条件,我们还无法实现。
&1t;br其次是水电站,但建设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继续讲道:&1t;br“当下最可行的,是煤气内燃机。
虽然只能满足小型工厂用电,但作为以后工厂的备用电站,却是应急的好办法。”
&1t;br话音刚落,陈朝阳就想起了石景山电厂,它就是将这种原理扩大化,通过大规模燃烧煤炭,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t;br“那太好了,郑教授,咱们南口镇还有一座器械加工厂呢,由于缺少工程师,那里的许多技术员都只能干些铁路维修的活。
&1t;br不过,厂里倒是有一些机床,您看这样行不行,我直接任命您为昌平工业局局长,同时兼任器械厂的总工程师,您觉得怎么样?”
&1t;br郑春秋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微微一怔。
当他第一眼见到陈朝阳时,就从那双眼睛里感受到信任,但如此委以重任,还是出了他的预期:&1t;br“既然如此,我定当竭尽全力。
有器械厂的机床,再加上煤气内燃机的展向,咱们可以先尝试小规模电。
我会尽快组织技术员们研究,争取早日让机器运转起来。”
&1t;br陈朝阳听后,脸上的笑容如春花绽放一般,难以自抑。
“郑教授,有您在这里坐镇,我心里可踏实多了!
&1t;br如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您尽管开口,不管是人力方面还是物力方面,只要我能做得到,昌平数几十万百姓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您!”
&1t;br郑春秋微笑点头,接着询问:“那关于材料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储备吗?目前听说国内物资可是相当匮乏啊。”
&1t;br“这个您完全不必担心,用不了几天,南口那边就会运来整整200吨的钢铁呢!”
&1t;br“太好了!”
&1t;br陈朝阳见状,趁机说道:“对了,郑教授,您就一个人回来吗?您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没啥学生吗?您看要不要支援一下咱们地方的工作,这样您也能轻松一些!”
&1t;br郑春秋听后,立刻哈哈大笑起来,“书记同志,还真是料事如神啊,不瞒你说,我确实有几个学生在机械领域是拔尖的苗子,有的在德国钻研精密机床,有的在美国搞内燃机研,国内的学生倒也有几个。
&1t;br只是跨国联络不易,他们的去留终究要尊重个人意愿,但我一定把昌平的展蓝图仔仔细细讲给他们听!”
&1t;br“太好了郑教授!”
陈朝阳激动得直接从藤椅上站起,老式藤条出吱呀声响,“只要他们愿意来,独栋的专家楼马上建立!
&1t;br实验室要什么设备,我就是跑断腿也给凑齐!”
他眼底燃烧着炽热的期盼,仿佛已经看到那些顶尖人才在车间里挥斥方遒的模样。
&1t;br郑春秋望着眼前年轻书记迸的热忱,郑重地点头:“我信他们会回来的。
咱们国家百废待兴,就像干涸的土地盼着春雨,正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而且……”
他忽然压低声音,卖了个关子,“这次回国,还真有个小家伙偷偷跟着我。”
&1t;br陈朝阳立刻来了精神,探身追问:“人呢?怎么没见着?”
&1t;br“他叫周慕白,和您差不多年纪,却是个实打实的天才。
在国外主导过精密仪器研项目。”
郑春秋脸上浮起骄傲的笑意,“不过和你比不了喽,24岁就当上副师级干部……”
一下午的交流,两人的关系好似亲近了许多,他故意拖长尾音,不乏调侃地打量着陈朝阳。
&1t;br“郑教授,您可别打趣我!”
陈朝阳红着脸摆手,“他搞技术攻关,我扛枪打仗,都是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哪有高下之分?在战场上,我们靠着土办法造手榴弹;在车间里,他们用洋技术造机床,说到底都是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