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会议的周明光环视了一圈在场仍沉浸在方才激烈辩论中的委员们,适时地引导道
“同志们,刚才关于工人技术等级制度的讨论非常深入,也很有建设性。
一项新制度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更需要集思广益,反复推敲。”
他略微提高了声调,鼓励道
“下面,我们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讨论环节。
希望大家不要拘束,无论是对于这项评定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细节疏漏,
还是对于《汉东工业构想》中其他任何方面有不同见解或补充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
真理越辩越明,方案越磨越细。
只有经过充分民主讨论和思想碰撞,我们制定的政策才能更贴合实际,更具操作性,也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这番开诚布公的引导,打破了之前略显对立的辩论氛围,将会场带入了一个更具建设性的讨论阶段。
片刻后,工业厅下属技术标准处的一位副处长,一位戴着深度眼镜、气质严谨的技术型干部,扶了扶眼镜,小心翼翼地举手言
“陈书记,各位领导,我补充一个关于推行汉东省统一工业标准非常关键的实际问题。”
他的声音里是技术工作者特有的审慎,
“我们制定标准容易,但要让全省成千上万的工厂、合作社都能执行这个标准,离不开一个基础中的基础统一、精确的计量保障。”
他环顾一下会场,继续解释道
“比如说,我们规定一个螺丝的直径是10毫米,公差正负01毫米。
可如果各个厂子用的卡尺、千分尺本身就不准,有的偏大005,有的偏小003,那测出来的结果还有什么意义?
‘汉标’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基层单位,连一把检定合格的游标卡尺都找不出来,计量器具失准、老化的情况非常普遍。”
陈朝阳听得非常专注,他知道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这不只是一个技术细节,而是关乎“标准先行”
战略能否落地的基石。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及时,一针见血。”
陈朝阳当即表态,语气坚决,
“没有精准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标准,更没有高质量的产品。
这件事必须作为推行‘汉标’的优先配套工程来抓!”
他略一思忖,便给出了清晰的指示
“在《汉东工业化构想》的补充细则中,要明确写入
‘立即着手筹建汉东省计量检定中心,并在主要工业城市设立地区计量站,
负责全省范围内长度、力学、热工等常用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和量值传递工作。
所需人员和设备,由工业厅会同人事局、财政厅尽快提出方案。
’”
他看向那位副处长和工业厅的主要领导
“你们技术标准处要牵头,研究一个分阶段、分区域覆盖的计量网络建设计划。
可以先从重点厂矿和‘种子工厂’开始,强制要求其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检定合格。
我们要让‘精准’的意识,像执行军令一样,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这个果断的决策,让在场许多懂行的干部暗暗点头,深感陈朝阳不仅思路宏大,对关键的技术支撑环节也同样敏锐和务实。
这边计量的问题刚有定论,那边,农工部部长赵启年又开口了,这次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忧虑
“朝阳书记,听了您的工农循环构想,我们农业系统的同志都很振奋。
但是,”
他话锋一转,“我们担心,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工业化建设一旦全面铺开,会不会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把资金、原材料、甚至是领导的大部分精力都吸引过去?
我们农业迫切需要的化肥厂、农药厂、农机具改良,会不会反而被挤占、被推迟?”
他拿出了一份数据“就拿化肥来说,我们现在主要靠国家调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省里规划的小化肥厂项目,正在规划。
我们担心,工业的大干快上,会让农业等得更久。”
这个问题触及了资源配置的核心矛盾,
陈朝阳没有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他神情严肃地点头“启年同志,你这个问题问到了根子上。
如果处理不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我们的构想就会跛脚,甚至可能失败。”
他先明确了原则“我在这里再次郑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