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小陈在视频里跟我汇报时,语气还带着后怕:“汪董,当时市采购总监直接说‘没五年数据就不用谈了’,李总监却没慌,当天就带着我们去整理资料,从蜂农的养殖日志到原料产地的土壤检测报告,连每一批蜂蜜的抽样记录都找了出来。
她还亲自飞西班牙、希腊的合作蜂场,拍了纪录片,连蜂农每天喂的花粉种类都拍得清清楚楚。”
后来我特意问过李薇,当时怎么想到用纪录片证明品质,她笑着说:“汪董,您常说‘数据不够,真诚来凑’,欧洲人讲究眼见为实,与其跟他们争论,不如让他们看到咱们蜂场的真实情况。”
据说当她把装着资料和纪录片u盘的厚重文件夹放在采购总监面前时,对方翻了两页就抬头惊叹:“从未见过如此严谨的中国企业,你们的专业度,比很多本土品牌都强。”
去年年底,欧洲能源危机爆,物流成本一下涨了4o,不少同行都紧急缩减供货量,连皮埃尔都给我打电话,担心后续货源跟不上。
就在这时,李薇的越洋电话打了过来,语气却很坚定:“汪董,我跟当地三家物流公司谈了,想签订三年期的长期合作协议。
现在签约,成本确实比平时高15,但能锁定未来三年的运输价格,还能优先使用他们的仓储资源。
我算过了,就算明年物流再涨2o,咱们的成本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
我刚听完,就立刻表态:“就按你的想法做!
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亏损。
现在抢占资源,明年咱们就能抢占市场。”
果然,今年年初欧洲物流价格又涨了25,不少品牌因为供货不稳定丢了客户,而汪氏不仅保持稳定供货,还趁机拿下了两家新连锁市的进场权,市场份额一下增了15。
前几天的视频会议上,李薇穿着深色西装,身后的白板上贴着欧洲各国的销售数据图表。
她指着德国、意大利的增长曲线说:“汪董,这两个国家我们已经建立了本土化团队,招聘的都是当地有十年以上食品行业经验的员工,接下来准备进军北欧市场。
不过北欧消费者更看重环保包装,我们计划下个月推出可降解的玻璃瓶包装,已经在做样品测试了。”
我看着屏幕里她自信的模样,想起两年前那个拿着方案主动请缨的姑娘,不禁感慨:“是你用实力证明了,中国品牌不仅能走进欧洲市场,还能站稳脚跟。
当初我跟你说‘欧洲市场要做深做透,不是赚快钱’,现在你做到了。
未来,咱们还要把汪氏的‘有机+本土化’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北美市场,让世界看到华国企业的力量。”
李薇听完,眼睛里又闪过熟悉的光:“请汪董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如今,每次看到汪氏的1ogo出现在欧洲各大城市的商货架上,看到采购商们认真阅读产品溯源卡的模样,我都深深觉得,这份成绩不仅是李薇和团队用智慧与汗水换来的,更是集团坚持“长远布局、信任人才”
战略的必然结果。
未来,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份远见与魄力,汪氏一定能在全球市场书写更多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