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文件,翻看时不住点头:“这才是民营企业该有的格局!
汪董事长,您放心,这些事我们来协调,保证一周内给您答复。”
他看了眼时间,“那我们先去取证,有需要随时联系。”
送他们出门时,李薇轻声问:“董事长,您就不怕这些举措被人说是作秀?”
我回头看了眼墙上的企业版图,指尖划过非洲和南美区域:“等汪氏的新能源设备点亮这些地方的夜晚,自然有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实业报国。”
李薇顺着我的目光看向墙上的版图,指尖在欧洲区域轻轻点了点:“董事长,您之前说要在德国建研中心,现在经历了这场风波,是不是该暂缓一下?”
我从文件柜里抽出一份蓝色封皮的规划书,封面上“汪氏新能源全球化2o战略”
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
“不仅不能缓,还要加快进度。”
翻开第一页,上面贴着三张照片: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巴西的储能电站,“德国的研中心主攻固态电池技术,马来西亚基地负责东南亚供应链整合,巴西电站则是我们打入南美市场的跳板——这三个项目,下个月就要启动奠基仪式。”
李薇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可国内的舆论刚稳定下来,现在我们把精力分散到海外,会不会……”
“恰恰相反。”
我指着规划书里的人才图谱,“这场风波让我们看清了一点: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硬的底气。
德国团队里有三位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专家,他们已经答应全职加入,条件是我们要在慕尼黑建全球最先进的材料实验室——这笔投入,值得。”
李薇忽然注意到规划书末尾附着的合作协议,惊讶地抬眼:“您还和联合国开计划署签了备忘录?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建五十座光伏电站?”
“那些地方的居民,现在还在用柴油电机照明,每度电的成本是我们的八倍。”
我想起去年去肯尼亚考察时的场景,孩子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的模样至今清晰,“汪氏的薄膜光伏技术,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的转化率比行业标准高17,正好适合非洲市场。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和当地政府合作,培训一万名本土技术人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薇的手指在协议上摩挲着,忽然笑了:“难怪您之前说要把诚信基金的规模扩大到五亿,原来早就想好了要走出去。”
“这只是开始。”
我合上规划书,窗外的天际线正延伸向远方,“下个月的行业峰会上,我们还要宣布一个计划:联合国内二十家企业成立‘新能源出海联盟’,共享海外渠道,统一技术标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抱团出海,才能让‘中国制造’真正站稳脚跟。”
走廊里的电子屏切换着画面,正播放着汪氏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的氢燃料电池下线仪式。
李薇看着屏幕里跳动的参数,忽然挺直了背脊:“我这就去准备联盟的章程草案,顺便把德国研中心的招聘计划提上日程。”
我望着她快步离去的背影,伸手轻轻拂过墙上的版图。
阳光漫过非洲大陆的轮廓,仿佛能听见远方传来的电流声——那是希望正在生长的声音。
汪氏的征途,从来都不是眼前的方寸之地,而是星辰大海。
走廊尽头的电子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央行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展的最新政策,红色的字体在阳光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