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寿命、充放电次数、安全性四个维度做了 12 项数据对比,咱们的产品每项都比启能科技的好,尤其是储能效率,咱们能达到 92%,他们只有 85%。”
我接过对比表,上面的数据清晰明了,每一项都标注了检测依据和行业标准:“有了这个对比表,明天的演示会就更有说服力了。李教授,明天演示的时候,你重点测试储能效率和安全性这两个指标,让媒体和合作企业亲眼看到咱们产品的实力。”
李教授点头:“没问题!我已经跟技术团队交代好了,明天会用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现场实时显示数据,保证没有任何猫腻。”
第二天上午 10 点,研发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实验室里,几排光伏储能产品整齐排列,旁边放着各种检测设备。央视财经的记者王萌拿着话筒,对着摄像机镜头介绍:“各位观众,今天我们来到汪氏集团的研发实验室,将现场测试汪氏集团即将推出的光伏储能产品,验证近期‘技术缺陷’谣言的真实性。”
李教授穿着白大褂,站在检测设备前,对着在场的媒体和合作企业代表说:“接下来,我们将测试产品的储能效率。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拿着的是国家能源局认证的检测仪器,现在我们将产品接入电路,实时监测储能效率。”
随着李教授按下启动按钮,检测仪器的屏幕上数字不断跳动,最终稳定在 92.3%。李教授指着屏幕说:“大家可以看到,产品的实际储能效率是 92.3%,高于我们之前公布的 92%,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88%。而且我们的产品经过 1000 次充放电测试,储能效率仅下降 3%,使用寿命可达 15 年,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国网的项目负责人张总走上前,仔细查看了检测仪器的参数,又翻看了国家能源局的检测报告,笑着说:“之前看到谣言还挺担心的,现在亲眼看到测试数据,心里就踏实了。汪氏集团的产品实力确实过硬,我们国网 q3 的储能项目招标,肯定会优先考虑汪氏。”
媒体记者们也纷纷围上来,对着产品和检测数据拍照,王萌对着镜头说:“通过现场测试,我们可以确定,汪氏集团光伏储能产品‘技术缺陷’的说法纯属谣言。接下来,汪氏集团还将公开启能科技与韩松的关联证据,揭露谣言背后的真相。”
下午 3 点,汪氏集团的声明准时发布。声明中,启能科技的股权结构、韩松的持股比例、张敏与韩松的微信聊天记录一一曝光。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留言:“原来又是韩家在背后搞鬼,真以为换个马甲就能掩盖真相?”“启能科技连基本的商业道德都没有,以后谁还敢跟他们合作?”“支持汪氏集团,用实力打脸恶意竞争!”
当天傍晚,启能科技的股价暴跌 40%,市值蒸发近 20 亿,原本谈好的 3 个合作项目纷纷终止,国网也明确表示将启能科技排除在 q3 储能项目招标名单之外。韩松试图联系媒体澄清,但没有一家媒体愿意接受他的采访。
这场由韩家残余势力引发的连锁危机,在系统 “行业风险预警” 新功能的助力下,再次被汪氏集团轻松化解。危机解除后的一周,汪氏集团不仅与原有供应商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长期合作协议,还吸引了 5 家新的优质供应商加入,光伏储能产品的研发进度也比计划提前了 15%,预计下个月就能正式上市。
在月度团队会议上,张诚忍不住感慨:“汪总,有了系统这个金手指,咱们应对危机就像开了上帝视角一样。之前担心的供应链问题、技术抹黑问题,咱们都提前化解了,现在公司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0%,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从 15% 提升到了 22%。”
林薇也跟着点头:“是啊汪总,这次危机过后,咱们汪氏集团的名声更响了,昨天还有两家海外企业发来合作意向,想引进咱们的光伏储能技术。”
我看向在场的团队成员,笑着说:“系统确实是强大的助力,但真正让咱们化解危机的,是大家的高效执行和对汪氏集团的信任。张总监提前跟供应商沟通,李教授精心准备演示方案,林总监快速应对舆论,还有法务部、技术团队的通力配合,没有大家的努力,就算有系统的方案,也无法顺利落地。接下来,系统会根据行业动态,持续预警潜在风险,咱们只要继续保持这种协作状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我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远处的夕阳。脑海里,系统再次传来温和的提示音:“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