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他特意给我发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穿着崭新的工作服,正在给新员工演示智能设备的操作,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周磊也通过了培训考核,成了智能装备公司的设备维修技师。他给我发消息说,现在的月薪比之前多了两千多,还能拿到技术补贴,他打算攒钱买辆车,以后就能经常回家看父母了。
选择创业的张哥和另外两个同事,开了一家小型维修店,专门承接汪氏的售后维修订单。第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 50 万的订单,纯利润有 15 万。张哥在电话里兴奋地说:“汪董,要是没有您和政府的帮助,我们这辈子都不敢想自己能当老板,谢谢您给了我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市人社局专门在汪氏集团召开了 “企业转型与员工安置” 现场会,邀请了二十多家同行企业的负责人来取经。某机械公司的张总拿着我们编制的《裁员安置方案手册》,翻得格外认真,她感慨道:“汪董,我们公司也面临转型升级,之前一直愁怎么处理裁员问题,怕引发员工冲突,又怕承担不起安置成本。看了你们的方案才知道,原来裁员不是‘减法’,做好了能变成‘加法’—— 既升级了企业,又留住了员工,还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真是一举三得。”
我笑着把手册递给她:“张总,其实这个方案的核心不是多复杂的流程,是要把员工当‘家人’,不是当‘成本’。企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以牺牲员工的利益为代价。现在政府这么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我们企业更要把眼光放长远,不仅要算当下的裁员账,更要算未来的人才账、行业账。”
我顿了顿,指着手册里的 “员工跟踪服务” 章节:“我们还建立了员工跟踪服务机制,转岗员工每三个月会接受一次技能评估,有问题可以随时回炉培训;创业员工遇到经营困难,公司会帮他们对接资源;就算是去了其他企业的员工,我们也会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只有让员工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另一家电子公司的王总接过话:“汪董,您这格局我们真是佩服!之前我们总想着怎么把裁员成本降到最低,现在才明白,帮员工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在帮企业树立口碑。以后我们公司要是遇到类似问题,还得向您请教。”
“大家不用客气。” 我站起身,举起手里的水杯,“汪氏愿意把这套方案免费分享给所有同行,还可以派团队帮大家落地执行。实业行业是一个整体,只有大家都把转型升级做好,把员工安置好,整个行业才能越来越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科长也站起来说:“汪氏的这套方案,不仅解决了企业自身的问题,还为我们市的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人社局以后会加大对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和汪氏一起,帮助更多企业和员工顺利度过转型升级期。”
那天下午,我回到办公室,看着桌上的《裁员安置方案手册》,又想起了李建国发来的视频。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 “年度实业领军者” 纪念杯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我忽然明白,所谓的 “领军者”,不是比别人赚更多的钱,而是能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带着员工、带着同行一起往前走。
做企业就像行船,既要应对眼前的风浪,也要看清远方的航线。汪氏的转型升级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始终把员工放在心里,把行业责任扛在肩上,就一定能走得更稳、更远。我拿起笔,在手册的扉页上写下一句话:“以全局观破局,以长远心铺路 —— 这才是实业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