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内蒙古草原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漫坡的浅黄与远处的蓝天白云相映,风掠过草地时卷起层层草浪,带着清冽的草木气息。就在这片曾作为《江湖志·侠影篇》核心取景地的草原上,由陆砚辞亲自带队策划的“《江湖志·侠影篇》武侠文化周”正盛大开幕。草原入口处,巨大的仿宋代酒旗随风飘扬,上面绣着苍劲的“江湖”二字,沿途的木栈道旁,错落摆放着剧中侠客的兵器模型与宋代武侠服饰展板,身着宋代劲装的工作人员热情指引,恍惚间让人觉得穿越进了剧集里那个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活动尚未正式开场,草原上已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携家带口的亲子家庭,有结伴而行的年轻武侠迷,还有不少专程赶来的剧集主创粉丝,大家的脸上都满是期待。入口处的服饰租赁区更是排起了长队,这里整齐陈列着数百套精致的宋代武侠服饰,既有郭靖同款的粗布劲装,也有黄蓉风格的灵动襦裙,还有江湖义士常穿的深色短打。每套服饰都由非遗服饰匠人复刻,衣襟的盘扣、裙摆的纹样都严格贴合宋代形制,连腰间的配饰都做得十分考究。
“我要这套黄蓉的裙子!”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喊道,工作人员麻利地帮她穿戴整齐,还贴心地搭配了同色系的发带。换上服饰的游客们瞬间入戏,不少人学着剧中角色的姿态拱手问好,草原上随处可见身着古装的身影穿梭,与辽阔的草原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服饰体验区旁,几个体验场地早已准备就绪,最受欢迎的当属蒙古摔跤与“降龙十八掌”招式体验区。蒙古摔跤体验区里,几位身材魁梧的当地牧民正担任指导老师,他们曾参与过剧集拍摄,熟悉剧中相关戏份的动作设计。游客们穿着简易护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基本的摔跤姿势,刚开始动作还略显笨拙,摔得东倒西歪,引来阵阵欢笑。来自北京的小伙子张强摔得额头冒汗,却兴奋地说:“以前在剧里看郭靖和草原勇士摔跤觉得特别酷,现在自己试了才知道,这不仅要力气,还得讲技巧,太有意思了!”
另一边的“降龙十八掌”体验区,剧集的武术指导亲自坐镇。他没有让游客追求炫酷的夸张动作,而是着重讲解招式里的力道与韵味。“这招‘见龙在田’,看似简单的推掌,实则要沉肩坠肘,发力要稳。”他一边示范,一边纠正游客的动作。不少游客学得格外认真,虽然动作达不到专业水准,但一招一式都透着专注,旁边还有工作人员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瞬间,免费打印送给游客留念。
除了这些动态体验,草原上还设置了宋代手工艺体验摊。非遗匠人现场展示古法弓箭制作、竹编工艺,游客们可以亲手尝试制作迷你弓箭挂件,或是编织简单的竹编小物件。一位老匠人耐心地教孩子们缠绕弓弦,感慨道:“以前学这些手艺的年轻人少,现在借着这个活动,好多孩子都愿意来试试,挺好的。”
随着夕阳西下,草原渐渐被暮色笼罩,星空慢慢爬上深蓝色的天幕。此时,草原中央的露天放映区开始热闹起来,巨大的银幕在夜色中亮起,工作人员早已摆好了一排排折叠座椅,还贴心地为游客准备了厚毯子和热奶茶。当《江湖志·侠影篇》的熟悉旋律响起,银幕上出现郭靖策马奔腾的画面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游客们裹着毯子,喝着热奶茶,抬头是璀璨星空,眼前是精彩剧集,耳畔是草原的风声,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不少人直呼“终生难忘”。
放映间隙,聚光灯突然亮起,知名歌手程砚秋身着一袭素色长裙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当她开口唱响专为剧集创作的主题曲《侠心》时,清澈而有力量的歌声瞬间穿透夜色。“江湖路远,侠心不变……”歌词与剧中的侠义精神完美契合,搭配着草原的静谧氛围,不少游客跟着轻轻哼唱,歌声在草原上久久回荡。演唱结束后,程砚秋笑着说:“能在这片曾见证郭靖成长的草原上唱歌,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这场武侠文化周带来的,远不止火爆的人气。活动举办的短短一周内,这片草原的旅游收入环比增长高达50%。更重要的是,它为当地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机会。牧民娜仁其其格以前主要靠放牧为生,收入不稳定,这次她和家人一起开办了“武侠主题民宿”,把蒙古包布置成剧中的风格,还为游客准备草原特色美食,生意格外火爆。“每天都住满了游客,很多人还会问我剧中草原戏份的拍摄趣事,现在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娜仁其其格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几位牧民合伙开起了“射雕奶茶馆”,推出了以剧中角色命名的奶茶套餐,像“郭靖草原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