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远超预期的热烈掌声,不少代表起身鼓掌,眼神里带着认同与赞叹。来自埃及的文化代表走上前,握着陆砚辞的手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金字塔的文化不只是‘遗迹’,你的‘文化共生’给了我们启发——或许,我们可以和中国合作,用科幻的方式,讲述金字塔建造者的智慧。”来自巴西的代表则递上名片:“希望能邀请云栖的团队去亚马逊雨林,看看我们的印第安传统工艺,或许能为《星尘归途》的续集找到新的灵感。”
论坛闭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亲自为陆砚辞颁发“文化多样性推广大使”证书。证书的封面用烫金工艺印着不同文明的符号,内页的致辞中写道:“您所倡导的‘文化共生’,超越了传统的‘文化交流’,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它证明,不同文明不是‘平行线’,而是‘共生体’,优质的文娱内容,能成为连接它们的桥梁。”
陆砚辞接过证书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口袋里的槐树叶脉标本,突然想起云栖村老槐树下的场景:张师傅在编竹篮,吴阿婆在捏陶泥,孩子们围着他们,手里拿着画满科幻图案的纸。他抬头看向台下的各国代表,轻声说:“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所有相信‘文化能一起生长’的人——属于云栖村的手艺人,属于越南街头的年轻人,属于新西兰的毛利长老,也属于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因为文化共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
走出联合国总部大厦时,纽约的阳光正好,陆砚辞拿出手机,给云栖团队发了一张证书的照片,配文:“槐树叶子听到了世界的声音,世界也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手机那头,很快传来回复:陈曦发来孩子们新编的竹编“联合国大厦”模型,王珂发来《守艺人》英文版的最新印刷进度,李岩发来航天城训练的照片——这些来自云栖的点滴,正像一颗颗种子,要随着“文化共生”的理念,在更广阔的世界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