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位于浅水湾的宅邸,与半岛酒店那种公开的奢华不同,更注重私密与底蕴。这次是小型的私人茶聚,受邀者不过寥寥数人,气氛更为放松,却也因参与者的身份而暗流涌动。客厅面朝碧蓝海湾,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打理的花园,室内陈设中西合璧,既有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典雅,也有欧式水晶吊灯的璀璨。
萧亚轩选择了一身剪裁极佳、面料柔软的香槟色孕妇裙,既照顾了身体舒适,又不失庄重。她特意为谢亦菲挑选了一件款式相似、颜色更为清新的浅绿色连衣裙,两人站在一起,如同并蒂莲,一位雍容初绽,一位清雅含苞。她们的孕态已无法完全遮掩,但这反而成了某种天然的“屏障”,减少了不必要的应酬,也更容易博得同情与关照。
茶聚的客人果然如萧亚轩所料,除了何太等几位核心的华裔太太,还有一两位与向家关系密切的英籍人士和一位有着混血面孔的银行家。谈话在粤语、英语间自如切换,话题谨慎地绕开了北方敏感的边境冲突,更多地聚焦于香港本土。
“听说海底隧道年底就能通车了,到时从港岛到九龙就方便多了,不知道沿线地价会不会再涨一波?”何太抿了一口红茶,闲聊般提起。
“警务处那边最近风声好像有点紧呢,希望不会影响到日常治安。”另一位太太含蓄地提及了廉政公署成立前,警务系统内部人所共知却又讳莫如深的问题。
话题又转到tVb和丽的电视新播出的剧集上,几位太太对当红小生品头论足,笑声不断。
萧亚轩娴熟地周旋其间。当与英籍客人交谈时,她流利的英语和得体的英伦礼仪让对方颇有好感;当话题回到本地事务,她又能精准地接上话茬,发表一些不失分寸又显见识的评论。她巧妙地将谢亦菲带入对话,引导她做一些简单的回应,既让她适应环境,又不让她暴露在过于复杂的局面下。
谢亦菲安静地坐在萧亚轩身侧,努力扮演着“初来乍到、性情娴静的表妹”角色。她按照萧亚轩事先的叮嘱,多用微笑和点头回应,偶尔用简单的粤语或英语附和一两句。她注意到萧亚轩带来的、盛在精致小碟里请众人品尝的“野生浆果干”和冲泡的“野生茶”,味道清新独特,引得向太连声称赞,询问来历。萧亚轩只模糊地说是“南洋亲戚寄来的特产”,轻描淡写地带过,却成功引起了在场几位对养生颇为讲究的太太的兴趣。这来自空间的馈赠,成了无声打通关系的利器。
茶聚间隙,萧亚轩借着欣赏向太家新得的古董花瓶,与她走到了稍远处的露台。海风拂面,带着咸腥的气息。
“亚轩,看你气色不错,就是这身子越来越重了,最近那些闹哄哄的舞会和酒会,能推就推了吧,安心养胎要紧。”向太关切地说,目光扫过萧亚轩隆起的腹部。
“多谢向太关心,我也是这么想的。”萧亚轩从善如流,轻轻抚着肚子,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疲惫,“而且亦菲她刚来不久,性子静,我也不太放心总带她去太嘈杂的地方。最近也就只想和几位相熟的姐姐们坐坐,说说话。”
这番说辞合情合理,既解释了她们近期在社交圈“半隐退”的状态,也委婉地表达了与向太等人的亲近。
向太点了点头,压低了些声音:“你这样想是对的。现在外面看着热闹,底下的水浑着呢。”她顿了顿,像是随口提及,“我听说,有些老牌洋行,比如怡和旗下非核心的一些物业,最近好像有松动的迹象,大概是觉得远东局势不明,想回笼资金吧。另外,好像有些南洋那边的资金,最近在港岛很是活跃,到处看项目,尤其是跟航运和地产沾边的。”
萧亚轩心中一动。洋行放盘非核心资产,这或许是低位吸纳优质物业的机会;而“南洋资金”活跃,则让她立刻联想到了为廖奎伪装的“廖月生”身份背景。这会不会是未来可以利用的一个信息点?甚至……能否借此为廖奎的“归来”铺路?
她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感激地笑了笑:“多谢向太提点,这些消息对我们很有用。现在这身子,也做不了什么大动作,先守着眼前这点产业,平安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茶聚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回程的车上,谢亦菲明显松了口气,复杂的社交让她精神疲惫。
“累了吧?”萧亚轩递给她一杯水,“以后这样的场合,我们只选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参加。其他的,都以孕期需要静养为由推掉。”
谢亦菲点点头,随即有些好奇地问:“亚轩姐,刚才向太说的南洋资金……”
“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