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能看到丈夫那固执而挺直的身影。她没有说话,但她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认同。她比任何人都更理解谢广安那份深入骨髓的军人荣誉感和对信仰的忠诚,那是一种近乎执拗的、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原则。强迫他背离这些,即使是为了活命,对他来说,可能比死亡更痛苦。
廖奎看着态度坚决的妻子和沉默却显然支持妻子的岳母,他沉默了片刻。他理解她们的坚持,也明白这其中的风险——如果机会来临,却因为尊重谢广安的个人选择而错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甚至赔上他们自己。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谢薇和萧亚轩,沉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清晰:“我们的计划,核心不是‘绑架’,而是‘创造机会’和‘提供选择’。”他指向地图,“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在混乱中,为他打开一扇门,铺好一条路,告诉他,有另外一种活法的可能。我们会把选择的权力,交还到他本人手上。”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也带着对亲人最深的理解与尊重:
“如果……天时到了,路也铺好了,他看过之后,依然选择留下,坚守他的阵地和信仰……那么,我们尊重他的选择。”
在集体主义高于一切、个人意志常常被宏大叙事淹没的时代,尤其是在对待谢广安这样正在被“改造”的对象时,尊重其个人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也蕴含着深切的无奈与悲哀。但这,或许是他们在扭曲的命运和冰冷的现实面前,所能保留的、最后一点关于“家人”的、不带强迫的温情与共识。
溪流潺潺,带着空间的灵韵之水奔向未知的远方。三人坐在溪边,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共识已经达成,前路却更加沉重。他们不知道那扇“机会之门”何时会打开,更不知道,当门打开时,门内的人,是否会愿意踏出来。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准备好一切,然后,等待,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