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已经迈出。将提议摆上台面,进入场部的考量范围,这就是成功的一半。剩下的,就是等待时机,以及可能需要的一些……助推力。
回到畜牧科办公室,周申正和韩志刚一边整理药材,一边闲聊。周申似乎在说着他们勘测队以前在外面如何利用地形判断天气的小窍门,韩志刚听得津津有味。
看到廖奎进来,周申立刻热情地打招呼:“廖技术员,回来啦!刚跟志刚说呢,咱们北大荒这天气,真是说变就变,有时候老乡们传下来的土法子,比仪器还准!”
廖奎心中微微一动,顺着他的话说道:“确实,很多老经验很管用。就像咱们搞畜牧的,也不能光靠书本,得多跟有经验的老乡学习。”
“对对对!”周申连连点头,颇有感触,“我们这次在外面,就碰到一个老猎户,那看牲口脚印判断健康状况的本事,绝了!比我们有些……咳咳,”他意识到差点失言,赶紧刹住,“反正多交流肯定没坏处。”
廖奎笑了笑,没有再接话,但心里却记下了周申提到的“老猎户”。这些零碎的信息,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都能成为他完善“外出调研”理由的素材,或者成为他真正外出后,行动方向的参考。
提议已经提出,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需要的是耐心等待,以及或许需要创造一些条件,让这颗种子在合适的土壤和时机下,顺利发芽。廖奎知道,他必须密切关注场部的动向,尤其是杨场长和张振山的态度变化,随时准备抓住那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北大荒的天空依旧阴沉,但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浓密的云层之后,隐约透出了一丝可供穿行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