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吉普车里,奔赴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土路上,心里惦记着省城的那个他,以及他是否又在挑灯夜战,与那些“之乎者也”的解剖名词搏斗。
省城的风云,在一种诡异的“你蹲你的,我学我的”平行节奏中,继续缓缓铺陈。只是那蹲守的人,日渐憔悴,形象愈发搞笑;而那苦学的人,心无旁骛,在无人关注的角落,悄然积蓄着力量。这个夏天,注定有人徒劳无功,也有人,在沉默中磨砺着锋芒。
谢薇下乡考察的这几天,对廖奎而言,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许多,又仿佛凝固在了某种焦灼的等待中。白天在培训班里,他尚能凭借一股狠劲,将自己埋首于书本,暂时隔绝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空落。可一旦傍晚回到那间只剩他一个人的招待所房间,某种难以言喻的孤寂和思念,便如同潮水般,无声无息地漫上来,将他淹没。
房间里似乎还处处残留着谢薇的痕迹——她坐过的椅子,她用过的搪瓷缸,空气里似乎还萦绕着一丝她独有的、清甜的雪花膏香气。廖奎坐在书桌前,对着摊开的《家畜解剖学》,眼神却有些发直。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谢薇巧笑嫣然的样子,她嗔怪时微蹙的眉头,她靠在他怀里时温软的触感……
“娶媳妇……”这个念头如同野草,在他心底疯长。想要光明正大地和谢薇在一起,想要她不必再这样偷偷摸摸、承受家庭的压力,娶她过门,似乎是唯一的路。可娶媳妇需要什么?在这个年代,虽然提倡节俭,但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依旧是许多家庭衡量聘礼的硬指标,更何况还需要布置新房、置办酒席……哪一样不需要钱?
他下看向空间里的现金和粮票,那是他之前积攒和系统奖励的一部分,数额在这个年代看来已不算小,但若真要体体面面地娶谢薇这样的姑娘,尤其是要面对她那样家庭的审视,这点钱,恐怕还远远不够。
一股强烈的窘迫感和紧迫感攫住了他。他不能再这样被动地等待了,必须想办法搞到更多的钱。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系统空间里存放的那些“硬通货”。
夜深人静时,他锁好房门,拉上窗帘,开始第一次认真、系统地整理自己拥有的“财富”。
意识沉入那片虚无的空间。3立方米的空间里,物品摆放得还算整齐。
酒水区最为醒目:飞天茅台依旧矗立着29瓶(算上之前喝掉和奖励的),红星二锅头10瓶。这些可都是能换钱的硬货,尤其是茅台,在黑市上价值不菲。但他立刻想起了谢薇担忧的眼神和严厉的告诫——“不准再去黑市!”他答应过她的。
“三转一响”:上海牌全钢手表一块,自行车票一张,“标准牌”缝纫机一台,“春雷”牌收音机一台。这些都是现成的聘礼,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家庭艳羡。但廖奎知道,仅仅这些,恐怕还不足以打动谢薇那军区干部的父母。他需要更多的底气,更多的现金,或许还需要一些这个时代更稀缺、更能体现“能量”的东西。
食品区:特等粳米还有近80斤,苹果剩下40多斤(之前取出一些和谢薇分享了),还有一些零散的零食。这些更多是改善生活,变现价值相对不高。
现金和票证:系统奖励和之前变现所得,总额在1500元左右,加上各种工业券、布票等,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距离他心目中“稳妥”的目标,似乎还有差距。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两瓶新出现的飞天茅台,一斤红双喜奶糖,以及那本让他哭笑不得的《赤脚医生手册》上。这是上次……和谢薇情到浓时,系统发放的“特殊奖励”。
一想到这个奖励的触发条件,廖奎的老脸就有点发烫。【革命伴侣,互相促进】?系统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可那“促进”的方式,实在是……难以启齿。而且,想要获得更多类似的“奖励”,岂不是意味着……他需要和谢薇有更多……嗯,那个……更好的东西的“加赛”规则……
这破系统!怎么感觉这么不正经呢!廖奎心里一阵无语。靠这种方式来获取启动资金,怎么想都觉得有点……尴尬和别扭。这要是让谢薇知道了,他该怎么解释?难道说“薇薇,为了咱们的将来,我们得多‘促进促进’”?
他甩了甩头,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驱散。当务之急,还是得想办法把手头一些用不上的东西稳妥地变现。茅台和二锅头是首选,但黑市风险太大。或许……可以找找别的渠道?或者通过谢薇的关系,找一些可靠的人私下交易?
想到谢薇,思念更甚,同时也更加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