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的所有权归功于“集体”和“国家”,将自己的定位从“技术拥有者”转变为“技术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是“党和人民”给了他机会。这完全契合了当时“螺丝钉精神”和“做人民勤务员”的号召。
接着,他引用了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的一段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引用得十分自然,仿佛这段话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我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摆脱出身带来的影响,但我愿意用我毕生的努力,将我所学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服务于红星公社的社员群众,服务于国家的农业生产!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力求做到‘又红又专’,成为一名真正对集体、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的声音不算激昂,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真诚和一种背负着原罪奋力前行的沉重感。他没有空喊口号,而是将“为人民服务”具象到了“红星公社的社员群众”和“国家的农业生产”上,显得真实而可信。
窗外雨声哗啦,会议室里却静得只剩下他的声音在回荡。
这番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应对。既承认了“成分问题”这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又展现了积极改造的主观意愿;既表达了背叛原有阶级的决心,又强调了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与忠诚;既有理论高度(引用毛选),又紧密结合了自身实际(红星公社、技术小组);最关键的是,他将问题的焦点,从“你的成分有问题”巧妙地转移到了“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改造自己、服务人民”上。
评委席上,几位技术评委的神色缓和了许多,甚至有人微微点头。郑副主任不易察觉地松了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那位地区局副书记和革委会宣传组的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似乎在权衡。
李主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马向东咧开嘴,无声地笑了,用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同伴,低声道:“看见没?俺就说廖奎兄弟脑子好使!”
孙建国脸上的得意僵住了,眼神阴沉地看着廖奎,他没想到对方能用这种方式化解,这让他感觉自己蓄力已久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在这时,李主任抓住时机,站起身,朗声说道:“各位领导,我作为红星公社的负责人,可以证明廖奎同志刚才所说的情况。他在公社表现一直非常积极,吃苦耐劳,技术过硬,深受社员群众好评。他的思想改造态度是诚恳的,我们公社党委也一直在加强对他的培养和教育。请组织上放心!”
李主任的适时出面作保,等于给廖奎的回答加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险。
郑副主任见状,清了清嗓子,打起了圆场:“嗯,廖奎同志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态度也很端正。我们看一个同志,还是要看他的现实表现嘛!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好了,这个问题就到这里,答辩继续。”
他一锤定音,算是暂时将这篇揭了过去。
政工科那个干部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副书记和郑副主任都已表态,最终只是阴沉着脸在本子上又记了几笔,没有再发难。
廖奎暗暗吐出一口浊气,感觉后背也湿了一片。他知道,危机只是暂时解除,那把名为“成分”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但至少,他为自己争取到了继续比赛的机会。
答辩结束后,暴雨也渐渐停歇,天空依旧阴沉。廖奎随着人流走出会议室,感觉外面的空气虽然潮湿,却比里面清新了许多。
马向东立刻凑过来,用力搂住他的脖子:“好家伙!刚才可把俺老马吓出一身冷汗!你小子,行!真行!那话说的,滴水不漏!”
廖奎勉强笑了笑,身心俱疲。
李主任走过来,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低声道:“应对得很好。但是廖奎,这下你是彻底被盯上了。后面的决赛,无论如何,不能出任何差错,技术上要毫无瑕疵,政治上……更要小心。”
“我明白,主任。”廖奎点头。他知道,接下来的路,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
他抬起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经过这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他感觉自己内心深处某些东西变得更加坚硬了。
想要扼住我命运的咽喉吗?
那就来吧。
看看最终,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