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雅一点时,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人,再次来到了红星公社。
依旧是那辆风尘仆仆的吉普车,依旧是在一个午后。但这次,从车上下来的谢薇,神情与上次来时那种纯粹的审视和好奇有了微妙的不同。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中却多了一抹见到熟人般的轻松,甚至……还有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兴奋?
她这次没有先去公社管委会,而是直接让司机把车开到了养猪场附近。当她的身影出现在那熟悉的破窝棚外时,正在里面为“猪只常见腹泻的土法防治”这一条目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技术小组成员们,瞬间安静了下来。
“谢……谢同志?”赵小深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有些局促地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领带。
老王头则是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小声对廖奎嘀咕:“瞧见没?准是咱们那材料起作用了!省里专家都被惊动了!”
陈卫红也站起身,看向谢薇的目光带着同行间的尊重和一丝隐隐的较量。
廖奎放下手中的笔,平静地看着去而复返的谢薇。他发现,这次谢薇的目光在扫过窝棚里那堆乱七八糟的草稿纸时,停留的时间格外长。
“廖奎同志,陈卫红同志,还有各位,”谢薇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语气比上次温和了许多,“我回院里后,仔细分析整理了上次调研的数据,特别是陈卫红同志后续补充的实验记录。”她说着,还特意对陈卫红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我必须承认,”谢薇话锋一转,看向廖奎,语气带着科研工作者的坦诚,“你的一些经验判断,尤其是对猪只健康状态的早期预警,其准确率远超随机水平,这背后一定有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基于长期观察形成的潜在规律。单纯用‘经验主义’来概括,可能过于武断了。”
这话让廖奎有些意外,也让赵小深和老王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而且,”谢薇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几页钉在一起的、打印着清晰字体的纸张,“你们之前寄到农科院的材料,以及陈卫红同志后续寄给我的关于饲料本地化优化的尝试,我都看过了。虽然……行文上还有提升空间,”她委婉地评价道,目光扫过廖奎那手狗爬字,“但里面的思路和基于本地条件的解决方案,非常有价值,尤其是那种务实、不拘一格的风格,是很多坐在办公室里的研究人员缺乏的。”
她将那份打印材料递给廖奎:“这是我根据你们的思路,结合一些基础理论,整理的一份关于‘基于本地资源的土猪育肥要点梳理’,算是对你们工作的一个……回应和补充吧。”
廖奎接过那份字迹清晰、条理分明的材料,只是粗略一扫,就看到里面将他那些零散的经验分门别类,还附上了一些简单的原理说明和注意事项,虽然依旧有很多他看不懂的名词和符号,但整体框架清晰,一目了然。这无疑对他完善那份指南有着巨大的帮助。
“谢谢。”廖奎真诚地道谢。他发现,当对方愿意放下身段,真正来理解而不是质疑时,沟通起来并不困难。
“不用谢,互相学习。”谢薇笑了笑,随即表情变得正式起来,“我这次来,除了交流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通知你们。”
她环视了一圈窝棚里神色各异的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县里决定,在下个月初,举办一场‘工农兵先进技术经验交流会’!目的是挖掘和推广基层涌现出来的、能切实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范围覆盖全县各个公社和主要厂矿!”
工农兵先进技术经验交流会?!
这几个字像一颗炸弹,在破窝棚里轰然炸响!
老王头激动得差点把屁股底下的小马扎坐碎,声音都变了调:“县……县里的交流会?!我的老天爷!这可是通天的大场面啊!”
赵小深更是呼吸急促,脸涨得通红,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和廖奎站在县大礼堂的讲台上,接受掌声和表彰的光辉时刻!这比他那个“曲线救国”的材料可直接多了!
陈卫红也面露惊讶和向往,这种级别的交流会,无疑是展示成果、学习进步的绝佳平台。
连一直神游物外的老李头,浑浊的老眼里都似乎闪过了一丝追忆的光芒,嘟囔了一句:“……交流会啊……以前……也开过……”
刘寡妇则是紧紧攥住了衣角,看着廖奎,眼神里充满了与有荣焉的激动和……一丝更深沉的、难以言说的渴望。
谢薇的目光最终落在廖奎身上,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