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如同沙漏走向终点。傍晚时分,来自那位退役侦察专家的初步加密信息终于传回:
“目标区域发现异常人员活动迹象,有规律车辆进出,观察哨发现疑似武装人员在特定建筑周边警戒。正在通过地面线人进一步确认内部结构和人员分布,以精确定位。”
信息简短,却意义重大。它证实了“蝮蛇”确实盘踞在那片区域,并且保持着高度戒备,这为最终定位提供了可能。但“正在确认”也意味着,还需要时间,而时间,正是她们最缺乏的东西。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高队长面色凝重地向萧亚轩汇报了另一个坏消息:
“萧女士,外围的监视者频率明显增加,换人更勤,而且行为更加大胆。我们甚至发现,在对面街区一栋商业楼的顶层,有人在使用高倍望远镜,长时间、有规律地观察我们公寓的窗户。他们在摸清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内部人员活动规律。”
敌人在收紧包围圈,最后的攻击已然箭在弦上。
萧亚轩站在客厅中央,窗外是香港璀璨却冰冷的夜景。她没有丝毫慌乱,眼神冷静得如同北极冰原。一道道指令清晰而迅速地下达:
“1.安保团队立刻分成A、B两组,轮换休息,确保24小时处于最高警戒状态。所有人配发实弹,枪不离身。”
“2.立刻检查所有武器弹药储备,进行最后清点和维护,确保每一把枪、每一颗子弹都随时可用。”
“3.将最重要的物品——最终身份文件、最大额现金、高纯度钻石——打包成两个紧急逃生包。一个放在书房密室,另一个……”她顿了顿,“我已提前转入安全之处。”(指系统空间)
“4.再次确认所有撤离路线、备用安全屋位置及接应方案。每个人必须烂熟于心。”
公寓内的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队员们无声而迅速地行动起来,检查枪械的“咔嚓”声、搬运物资的细微响动,更反衬出一种大战前的死寂。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将至的压抑感,每一次对讲机里传来的例行汇报,都让人的心脏微微揪紧。
每个人都明白,谈判或妥协的可能性早已归零。“蝮蛇”的致命一击,随时可能以最猛烈、最残酷的方式到来。他们能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枪,睁大双眼,等待那一刻的降临,并准备用生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香港半山区,梅道1号公寓楼,深夜。
子夜刚过,月隐于浓云之后,月黑风高。维多利亚港两岸的繁华灯火渐次熄灭,城市陷入沉睡,只有零星的车灯如同萤火虫般在蜿蜒的山道上划过。
就在这片都市的寂静之中,数条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与梅道一号相邻的一栋更高商业楼的楼顶。他们全身笼罩在暗色衣裤中,动作敏捷。其中两人迅速在楼顶边缘固定好结实的绳索,另外几人则利用简单的钩爪工具,尝试从侧面较为粗糙的墙面或相邻的消防梯寻找路径。
动作精准、迅捷、尽可能保持安静。
下一刻,这几条黑影如同暗夜中的壁虎,沿着绳索或利用建筑凸起悄然下降,借助月光和城市微光辨别方位,最终落在了目标公寓宽阔且布满绿植的天台上。脚步轻缓,刚一落地便迅速分散,占据有利位置,手中紧握着安装了简易消音器的冲锋枪在黑暗中泛着冷光。
几乎就在天台被侵入的同一瞬间!
公寓楼地下二层的车库深处,一个连接着外部通风系统的大型通风管道检修口处,手持撬棍和重型剪钳的身影正在作业。伴随着金属受力变形的细微“嘎吱”声,老旧的金属格栅被强行撬开一个足以容人通过的洞口。
另一组身着黑色衣裤、大部分用布巾蒙面、完全遮蔽了面容的“清洁工”小队,如同黑色的水流,从洞口鱼贯潜入。他们装备相对精良,除了冲锋枪,腰间还挂着土制燃烧瓶、烟幕弹以及可能用于破门或制造混乱的特种工具。他们利用车库内车辆的阴影和承重柱作为掩护,迅速向通往公寓上层的安全楼梯和货运电梯方向移动。
公寓内部,核心安保监控室内。数面屏幕墙上,原本清晰显示着天台各个角度和地下车库关键通道的特定摄像头画面,在几乎同一时间剧烈闪烁了几下,随即瞬间变成了刺眼的雪花点!
“各单元注意!A点(天台)、C点(地下车库)失联!他们来了!按预案行动!”
高队长压抑着怒火和紧迫感的低吼声,瞬间通过对讲机传达到了每一个安保人员的耳中!
没有警铃大作,没有惊慌呼喊。只有训练有素的队员们迅速进入预设阵位的轻微脚步声,枪械保险被打开的细微“咔哒”声,以及通过手势传递的简单指令。
萧亚轩和谢亦菲在卧室中也被惊醒(或者说根本未曾深眠),两人迅速按照预案,穿上便于活动的衣物,将放在枕边的手枪插入腰后枪套。萧亚轩眼神冰冷,谢亦菲虽然脸色发白,但眼神同样坚定。她们对视一眼,无声地点头,迅速向预设的室内安全屋位置移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