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了赵二勇的无奈和愧疚。
“赵先生,非常感谢您告诉我们这些。”陈轩真诚地说道,“您二哥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和感人。”
赵二虎摇头:“我不是为了替他辩解。我只是觉得,历史应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不应该有任何隐瞒。”
苏晴轻声问道:“赵先生,您为什么现在才选择告诉我们这些?”
赵二虎叹了口气:“因为我看到报道中提到,勋章将被捐赠给博物馆。我觉得这是一个告慰我二哥在天之灵的好机会。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愧疚,现在,也许他可以安息了。”
陈轩点头:“您说得对。我们会将这封信的内容补充到展览说明中,让后人了解完整的故事。”
离开茶馆后,三人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没想到,这个故事还有这样的曲折。”苏晴感慨道,“赵二勇的形象,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立体了。”
小林点头:“是啊,他既是一个犯了错的人,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承担了生活的重担,履行了对家人的责任。”
陈轩若有所思:“这个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我们的‘民间鉴宝行’,不仅要鉴定文物的真伪,更要挖掘文物背后的人性和情感。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和记忆。”
“接下来,我们去哪里?”小林问道。
陈轩微笑着说:“去下一个委托人那里。我相信,还有更多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等待我们去发现。”
就在这时,陈轩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您好,请问是陈轩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我叫孙博文,是一位收藏家。我有一件祖传的古画,想请您帮忙鉴定一下。”
“当然可以。”陈轩答应道,“您可以带着古画来我们工作室,或者我们上门服务。”
“不,这件古画非常珍贵,我不方便带出门。”孙博文神秘地说道,“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想请您明天来我家一趟。地址是……”
挂断电话后,陈轩若有所思地看着苏晴和小林:“看来,我们的下一个挑战,已经出现了。”
第1022章 古画疑云
第二天下午,陈轩、苏晴和小林按约来到了收藏家孙博文的家。
这是一栋位于市郊的独栋别墅,庭院深深,戒备森严。
“陈先生,久仰大名。”孙博文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男子,亲自出门迎接。
在宽敞的会客厅里,孙博文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个长条形的锦盒,放在茶几上。
“这是我孙家的传家宝,一幅清代着名画家石涛的山水图。”他缓缓打开锦盒,露出一卷古画。
陈轩仔细观察,只见画作气势磅礴,笔墨苍劲,确实有石涛画风的神韵。
“孙先生,可否让我近距离观察一下?”陈轩问道。
“当然可以。”孙博文将画卷展开,铺在特制的案几上。
陈轩戴上手套,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画作的每一个细节。他时而用放大镜查看笔触,时而用手电筒照射纸面,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
“苏晴,麻烦你拍几张高清照片,特别是这几个角落。”陈轩指着画卷的几处位置说道。
苏晴立刻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起来。
“陈先生,有什么发现吗?”孙博文紧张地问道。
陈轩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便携设备——多功能光谱仪。
“这是用来分析颜料成分的。”陈轩解释道,“不同年代的颜料,其光谱特征是不同的。”
他用光谱仪对画作上的几种主要颜色进行了检测,然后将数据记录下来。
“孙先生,这幅画……有些可疑。”陈轩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可疑?”孙博文的脸色立刻变了,“您的意思是,这幅画是假的?”
“我还不能确定。”陈轩摇头,“但有几个地方让我产生了怀疑。”
他指着画卷的一角:“你看这里,印章的印泥颜色有些异常。清代早期的印泥,通常含有朱砂成分,颜色会呈现出一种暗红色,而这幅画的印泥颜色偏鲜红,更像是近现代的印泥。”
孙博文立刻反驳:“这可能是因为保存环境不同导致的颜色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