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啪”地挂了。陈轩握着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怎么了,陈先生?”王警官察觉到不对。
陈轩深吸一口气,把刚才的通话内容说了一遍。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王警官怒道,“我们会加强保护小林和余老汉的安全,你别担心。至于那个神秘人,我们会查这个号码的来源。”
陈轩点点头,但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那个神秘人提到了玄山氏的手记,还知道余老汉和小林,显然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更让他在意的是,对方说“玄山氏欠他们家族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看向手里的汝窑盘,釉面上的星点在灯光下闪烁,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玄山氏藏在窑里的,难道不只是瓷器?
雨还在下,敲打着窑顶的破洞,发出单调的声响。陈轩突然想起《辨瓷手记》里夹着的那张宋代窑工工钱单,当时只注意到上面的隐藏信息,没仔细看其他内容。也许,答案就藏在那张泛黄的纸片里。
“王警官,笔录我稍后去做,我现在必须回去看一样东西。”陈轩把瓷器交给警察封存,“那个神秘人提到了手记,我怀疑手记里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秘密。”
王警官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我们派两个警员跟你一起去,确保你的安全。”
陈轩谢过王警官,带着小林匆匆离开柴窑。雨幕中的瓷都,仿佛突然笼罩上了一层阴影,那些古老的窑火残影里,似乎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那个神秘的威胁者,就像躲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发动攻击。
回到余老汉的茶馆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陈轩立刻拿出《辨瓷手记》,翻到夹着工钱单的那一页。他小心翼翼地抽出那张泛黄的纸片,用玄鉴镜仔细照射。
在镜面红光的映照下,工钱单上的墨迹开始发生变化。除了之前看到的“窑工私藏贡品”的信息外,边缘处竟然慢慢浮现出几行小字,像是用极淡的朱砂写的:
“宣和七年,为避兵祸,藏官窑器于落马桥。然经手者三人,其一为‘影门’之后,恐日后生祸,特记于此。”
“影门?”陈轩低声念着这两个字,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伪古堂堂主被抓时,嘴里曾嘟囔过一句“影门不会放过你们的”。
原来,伪古堂背后,还有一个叫“影门”的组织。而那个神秘人,很可能就是影门的人。
玄山氏的手记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这场围绕着宋代名窑的纷争,又将把他们引向何方?陈轩看着窗外渐渐放亮的天色,握紧了手里的玄鉴镜。镜面映出他的脸,眼神里充满了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他都必须查下去,不仅是为了守护文物,更是为了揭开那段被窑火掩埋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