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湿漉漉、使劲甩着水珠的干净狗往家走。
带着狗子回到家,余文源四个还有余文波、余文浩都正耸搭着脑袋贴着墙根站着。
余坤安也没管,跟王清丽打了声招呼,就去老屋套马车。
把已经收拾好的草药麻袋和空竹筐搬上车码好。
几个孩子虽然刚挨了训,可一看到余坤安要赶马车出门,瞬间把惩罚也忘记了。
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只要余坤安赶着马车就是要进城了!进城就意味着能买到好吃的!
几个小崽子直接朝着他喊:
“老叔,记得给我们带好吃的回来~”
“阿爹,带好吃哒!”
余坤安看着他们眼巴巴的样儿,想着家里的糕点糖果确实也空了,
他便转头看向王清丽:“媳妇儿,你看……今天能花点钱不?”
王清丽看看他装作一本正经请示花钱的样子,又看看那几个满眼期待、眼巴巴看着她的小家伙,无奈又好笑地点点头:“买吧买吧,别太惯着…”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一路上,地里都是忙着干农活的村民。他们村地里大多种的是玉米苗,到了田坝村,大片田里种的都是齐整的烤烟苗。路上不时有相熟或眼生的村民跟他打招呼,余坤安也应着回复。
也有些人留了心眼,看着他马车上的麻袋,试探着问:“余老板,卖草药去?这一趟能挣多少钱啊?”
余坤安脸上挂着笑,随便打个哈哈应付过去。把那些压低的议论声抛在了身后。
他最近倒是出了些风头,有人眼红也是正常的。
他干的这个活只要细心点,大家也能干成。可让这些人真自己掏钱去收草药,担那份风险?十个有九个都是畏首畏尾的不敢放手去干。
到了县里的收购站,刚停好马车。
何鸿运就抬头看见他,笑道:“哟,安子!想着你得过两天才来呢。”
“这不是赶上前几天收的那批都阴干了,瞅着天气转好,赶紧拉来腾地方,后面还得接着收呢。”余坤安一边利索地往地上卸麻袋一边说。
“你直接提进来过秤吧!”何鸿运拎起大秤杆。
一袋袋草药过完称:“车前草578斤……蒲公英422斤。嗯……总的371块!”
余坤安接过吴姐清点好的一沓钞票,说了一声就出了收购站门店。
出了收购站,他赶着车先去农贸市场看看有没有小鸭子卖。
路过主街道时,瞧见一间新开的杂货店门口围了几个人,出来的人手里拿着东西……
余坤安心里一动。这杂货店好像是今天才开的,他之前也没逛过。
在杂货店门口找了个空地把马车停好,他走进店铺。
铺子不大,东西没供销社那么全,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些日常用的摆得整整齐齐。
旁边还有一溜绿色的啤酒瓶和橙色汽水瓶,这汽水瓶之前在供销社还真没见过。
余坤安看了一圈,心里有了盘算。家里孩子多,头回见这稀罕物,买点回去让全家都尝尝鲜,也当是犒劳这段时间的辛苦。
他指着货架:“老板,汽水要二十瓶,啤酒也来二十瓶。再称两包桃酥,称一斤奶糖……”
老板是个见他买得多,送了他一个绿色尼龙网兜,手脚麻利地装东西,一边装一边特意交代:“我们家店里收空的啤酒瓶汽水瓶,一个五分钱!可别当废品扔了或砸了。”
余坤安谢过老板,提着沉甸甸网兜出了门。
农贸市场里,找到卖小鸭子的摊贩。小鸭子毛茸茸筐里挤成一堆。
小鸭子的价格比小鹅崽便宜好些,一只小鸭子五毛五。
他蹲下来专挑选精神劲头好的小鸭子,一口气挑了150只。摊主见他买得多,爽快地给了优惠,按照五毛二一只算账。
余坤安数好钱递过去,然后把小鸭子分装进带来的几个大竹筐里。又去猪肉摊买了十斤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两根猪筒骨,这才赶着回家。
到家时,离下午收草药的时间还有点早,但余父他们已经把空屋里的晾晒木架和竹席都搬出来,在院子里支开了。
余坤安把车上几筐小鸭子搬下来:“喏,阿爹!你要的小鸭子给你买回来了,一百五十只!”
余父乐呵呵地凑过来,伸手拨弄着筐里毛茸茸的鸭子:“你买成多少钱一只?”
“五毛二。”
余父二话没说,直接从衣服内兜里掏出一沓钱,数出七十八块钱塞给余坤安:“喏,买鸭子的钱,你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