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如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主要口岸开放,吸引外资……”
大家的理解能力都不差,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这就意味着包分配的日子结束了,接下来能不能吃上饱饭全都要靠自己!
过去的日子已经成了习惯,现如今却要发生变化,一时间让很多人都难以适应。
但政策已经定下,再如何不情愿也必须要努力去适应,若是内心还在抗拒,被淘汰也就是迟早的事儿了。
会议结束后,陈区长留下了张元林,想要和他单独聊聊。
看着眼前曾经服务于前任大领导的陈秘书,也就是现如今的陈区长,张元林不知为何心中满是感慨。
时间催人老啊,一晃几十年过去,张元林年轻不再,大领导也是满头白发,眼前的陈区长同样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两人见面后先是叙旧了一会儿,又聊起大领导的近况,陈区长一个月才去见一回,相比之下,竟然是张元林去看望大领导的频率更多一些。
想来也可以理解,陈区长的工作内容肯定更多,自然是没什么空闲时间到处溜达,反观张元林就自由多了,尤其是对轧钢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基本上从上到下的运营都不需要张元林操心,这就叫能力!
得知张元林基本上一个月要去看望大领导两三次甚至是四五次,陈区长不由的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难怪呢,前几天我去看望大领导的时候,他老人家让我会议结束后一定要找你聊聊,看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到时候让我看情况配合你行动,为其他人打个样,这么看来,你已经从大领导那边了解过了相关的政策内容?”
张元林笑了笑,点头说道:
“是的,大领导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还是会去主动找人了解咱们国家最新的政策走向,这应该是他多年工作养成的习惯,也是他想为国为民尽一份力的表现,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即便是退休了也不忘初心,努力的为后辈们指引前行的道路。”
陈区长闻言也跟着附和道:
“没错,据我了解,大领导年轻时就是个工作狂,非常舍得自我牺牲,是不少人学习的榜样,既然大领导如此信任你,我自然是不会有任何质疑的,只是我很想知道你是不是已经有什么想法了。”
客套了几句后,张元林直言道:
“我目前的想法都很片面,毕竟是今天才真正了解清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考虑到对文件的解析和方案制定您应该胜过于我,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您来提议,我来配合。”
微微摇头后,陈区长笑道:
“张厂长,你就别谦虚了,早些年我还跟着大领导的时候就领教过你的厉害,后来你搞那些活动的时候我也了解过,确实是很好的点子,只可惜出现的不是时候,不过当时我就讲了,如果后面有重启的可能性,我一定还找你来负责!”
“所以啊,这事儿你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有大领导在,咱们俩也算是同事的身份了,而且这里也没别人,尽管畅所欲言!”
张元林没有立马回答陈区长,而是摆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模样,许久后才缓缓开口道:
“说实话,我也是在会议上才真正的了解到新政策的完整内容,太过深入的信息我还没琢磨出来,如果是看表面,那么我能做的就是配合大方向,想办法把轧钢厂由公转私,尽快打响我那片区的第一枪。”
坐在正对面的陈区长听后忍不住用力一拍手,笑道:
“巧了!这也正是我的想法!”
随后兴冲冲的陈区长拿来一份文件,摊开后仔细的讲解了起来。
原来,在政策发布下来后,陈区长就和相关领导根据区里的情况彻夜研究了一番,得出的结论和张元林所说的一样,要尽快从轧钢厂入手,开展公转私的行动,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更快的辐射至周围。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从轧钢厂开始,道理也很简单,就因为它是整个区域内体量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单位,只要这个开头起好了,其他工厂只能照办。
这毕竟是上头下发的文件,它不仅仅是一纸公文,对陈区长来说更是一份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得不认真对待。
想来就算没有大领导的提醒,陈区长也是会主动找到张元林进行这场谈话的,只不过有了大领导这个说辞,二人的交流会显得更加轻松自然,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