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我们厂最宝贵的财富。」
刘永有点欣喜,让宋建军带她去参观各个车间,他巡视三天之后,对天津卫钢铁厂的模式予以肯定和承认,并让他们整理成文件,方便日后在其他官营的作坊推广而后他看著宋建军道:「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不要躺在这个成绩上停下来''
。
刘永虽然是重商主义,但他也是认为官营作坊才是民朝的支柱,只是大同社没有足够的人才,来管理作坊,他只能从实际出发,支持私人作坊主的商业行为。
他抓住那些利润高,规模大,监管比较方便的大型作坊,其他作坊让他们自己发展。
经过了他20多年的实践观察,他发现像纺织厂,面粉厂,成衣作坊,投资小,规模小,见效快,竞争激烈的行业,一般情况下官营是拼不过的,即便有一些优秀的人,能拼得过私人的作坊主。
但这样的优秀人才放的这种小作坊里,实在是太浪费了,刘永普遍会把这些管理人才,调到规模更大更重要的作坊当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而像钢铁厂,器械厂,工具机厂,蒸汽机作坊,投入大,规模大,技术门槛高,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垄断优势,竞争的门槛也极高,官营作坊反而更容易生存下来,而且依靠体量的优势,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所以他成为元首的这些年,抓大放小,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那些高投入,高科技的,门槛高的重工业行业。
就这些年的情况来看,这种策略还是很成功,10年时间,观音作坊的规模增加了三倍多。产值增加了10倍,利润也在逐年提升,有力支持民朝的发展。
对宋建军这样的优秀管理者,他还是极其喜欢的。
宋建军道:「遵命!」
刘永想了想询问道:「你愿不愿意去工部成为钢铁司的主官,把你这套制度推广在整个民朝的钢铁作坊当中,光你一家先进算好,只有把这套制度推广到民朝所有钢铁作坊当中,大家共同提升产能,这才是大家好。」
宋建军有点迟疑的看著王夫之。
王夫之笑道:「这是元首想重用你,还不赶快谢元首。」
宋建军道:「多谢元首的赏识。」
刘永笑道:「这是你自己有真本事。」
而就在此时,刘永的文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什么,刘永勃然大怒,但他很快压抑怒火道:「总理府的调令很快会来,你提前准备一下,安排好钢铁厂的事务。」
他当即结束巡视,返回了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