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542章 ,烈火烹油与朱由检的烦恼

第542章 ,烈火烹油与朱由检的烦恼(1 / 4)

第542章,烈火烹油与朱由检的烦恼

大同历三十年(公元1652年)6月3日,京城,民生报馆。

春日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弥漫著油墨和纸张气味的报馆编辑室内。这里一片繁忙景象,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工坊。

记者们或带著助手匆匆出门,奔赴各个新闻现场,或伏案疾书将采访所得编织成文,排版工人在字架前穿梭,挑选铅字,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整个报社显得忙忙碌碌。

主编朱由检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审阅著下属提交的各类文书。其中有申请采购新式高速滚筒印刷机的报告,声称能极大提升报纸印刷效率和清晰度,还有记者申请配备照相机的请款单,理由是「能更真实、直观地记录民生百态,尤其适合野外采风和突发事件报导」。

这两年,《民生报》可谓踩在了时代发展的浪尖上,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那远在新大陆的长子朱慈良。朱慈良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不仅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一篇篇详实的游记,更用那台珍贵的照相机,拍下了大量珍贵照片。

望汉城拔地而起的崭新建筑、金矿银矿里劳作的矿工、茫茫荒野上建立的屯垦堡垒、神情各异的土著居民、

朱由检把自己儿子的文章和那些照片刊登的民生报上,当那些清晰的黑白照片首次刊登在报纸上时,在京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尽管大同社宣传新大陆已逾十年,但文字描述的想像空间,远不及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和震撼。人们第一次如此「真实」地看到了万里之外的异域风貌,感受到了开拓的艰辛与残酷。

《民生报》因此声名鹊起,从一家主要覆盖京城的地方性报纸,一跃成为影响力辐射整个北方的知名大报,发行量和GG收入连翻数倍。即便后来其他报社纷纷效仿,也为记者配备相机,甚至派遣人员前往海外。

但这个时候朱慈良又把西班牙的情况刊登出来,西班牙的港口城市,前线的战况,让一个城市灭绝一大半人口的黑死病,各种让人不忍直视的照片,直观的让民朝的百姓看到了鼠疫的恐怖之处。

不少心上的百姓纷纷捐款捐物到民生报,朱由检把这些物资又送到大同社,由他们送到西班牙,战地记者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民朝,其他报社纷纷痛心疾首,又让民生报吃了第一个螃蟹。

于是他们也纷纷派遣自己的记者去西班牙,去前线,但这些人还在路上,半年之内这个第一个螃蟹还只能用民生报来吃。

对现在的民朝记者而言,照相机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须,一个不带照相机的记者,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

批准完了新设备的采购之后,朱由检又开始修改自己关于京城物价的调查问卷。

从大基建开始,民朝的经济火热,到处都是建砖窑厂,水泥厂,面粉厂纺织厂的商贾。大量的新作坊开设吸纳了大量的工匠,现在在京城招个工匠,15元已经是最低标准,低过这个数字,就没有人愿意去应聘了。

大家收入增加,各种消费也开始提振,带动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怀表,收音机等新型行业的爆发。

不过火热的经济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各行各业的物价开始上涨。

首先是农副产品建设的周期性比较长,开始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小麦,玉米等主粮在下降的情况下,猪肉,牛肉,羊肉,鸡鸭家禽在这两年价格涨了五成,许多市民已经在哀嚎,吃不起肉了。

但根据朱由检的调查,所谓吃不起肉,都只是大家的哀嚎,真实的情况却是京城这两年消耗的肉类增加了两倍,以前京城工匠三四天才能吃一次肉,而且还是价格比较低的鱼肉,鲸鱼肉。

但现在只要想,几乎每天都可以吃一次,而且增长比较多的是价格高的猪,羊,牛肉。

因为京城百姓消耗各类肉类增加,导致四周的农村一时间供不应求,才出现了这一轮的物价暴涨。

不过各种肉类的价格上涨,带动民朝养殖业扩张,就朱由检了解的情况,现在京城附近的农村,没财力的自己多养几头猪,用自家低廉的土豆,玉米,麦麸,再加一些豆粕做饲料来养猪。

有财力的农户,大家集合起来,开大型养殖场,一次养个几百头猪。上万鸡鸭的养殖场也不在少数。

而除了各种农副产品的价格暴涨暴涨之外,京城各种服务业的价格也在上涨,去澡堂的价格,从3厘长到五厘,理一次发的价格也涨到一分,说书铺,戏院等行业都在涨价。

朱由检统计了一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元妻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假扮臣妻的丈夫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兄友之妻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春风骤 贞观无太子 俯仰人间二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