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瘟疫,战争,饥荒,死亡肆虐的西班牙
大同历二十九年(公元1651年)5月13日,新大陆,东乡堡。
5月的新大陆气温开始上升,已经有炎炎夏日的感觉。东乡堡在四周的荒野中显得格外孤寂,犹如文明世界的边界,再前进一步就是危险的蛮荒。
朱慈良在堡内度过了整整三个月,与驻守于此屯垦官兵同吃同住,用他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这些无名卫士们在苦寒之地屯垦戍边、与偶尔来袭的土著部落周旋的点滴。
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天清晨,朱慈良收拾好行装,向李良,屯垦连官兵告别。
连长用力握著他的手感激道:「朱记者,麻烦你帮忙带书信。」
「一点也不麻烦」这三个月的相处让朱慈良极其钦佩这些为民朝开拓的士兵。
「我拍下的照片,待洗印出来,会托人送回来。」他的行囊里,除了自己的物品,还有几十封家书。这是李良、王五等士兵们委托他带回望汉城,寄回远在神州的故乡。
他在东乡堡等到一支返回前往望汉城补给的运输队。跟随这支由驮马和大车组成的队伍,朱慈良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归程。
他们穿越原始森林,蹚过河流,翻越崎岖山岭。沿途的景象仿佛在诉说著文明的进程,最初几日,满目皆是未经斧凿的原始风光,偶尔能见到被废弃的土著营地,渐渐地,开始出现小片被焚烧、开垦过的土地和零星土著人村落,接近望汉城时,终于看到了成片的农田、规整的道路、冒著炊烟的村落,伐木场和砖窑,高炉等现代设施。
这短短几百里的路程,在朱慈良眼中,仿佛是一段从蛮荒走向文明的画卷。民朝想要将这片广袤的新大陆建设得如神州本土一般繁荣,可能还需要投入几代人的时间与汗水。
就在朱慈良跋涉于新大陆山林之时,万里之外的欧洲,也出现了转机。
欧洲的局势依旧极其混乱,西班牙人被迫于1648年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份和约沉重打击了西班牙的威望:它正式承认了荷兰的独立,也无法再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在神圣罗马帝国内建立中央集权的企图。西班牙以极不体面的方式,承认了自己在欧洲大陆霸权的终结。
但外部的战争虽然停歇了,但内部的战争依旧没有结束。北方—加泰隆尼亚地区因无法承受连年战争转嫁的沉重税负而爆发大规模起义,起义军甚至一度宣布成立「加泰隆尼亚共和国」。为了对抗马德里的中央政权,他们不惜寻求法国支持,承认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为巴塞隆纳伯爵。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法西直接交战状态结束,但为了争夺加泰隆尼亚的控制权,双方通过代理人的战争仍在持续,消耗著西班牙本已枯竭的国力。
南方—葡萄牙的独立战争(自1640年开始)仍在继续。
菲利普四世不能接受葡萄牙的独立,把中欧战场的西班牙主力调回本土,攻向葡萄牙,但不管是西班牙陆军还是他们的雇佣兵,已经不想继续打仗了,士兵没有士气,而葡萄牙人却是为保家卫国而,所以战争初期,葡萄牙人屡次击败西班牙的平叛军队,占据上风。
焦头烂额的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一度几乎要放弃葡萄牙,承认其独立,以便集中力量先扑灭加泰隆尼亚的火焰。
转机出现在新大陆。民朝殷洲舰队在李文的指挥下,发动了一系列凌厉攻势,接连攻克了葡萄牙在巴西最重要的几个殖民地据点,这对严重依赖殖民地财富的葡萄牙无疑是致命一击,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遭受重创。
这个消息让马德里的菲利普四世看到了重新征服葡萄牙的希望。他立刻设法筹集资金,雇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雇佣兵,配合本土部队,对葡萄牙发动了新一轮猛攻。
这一次失去巴西财源、士气低迷的葡萄牙军队抵抗乏力,节节败退,甚至连首都里斯本都陷入了西班牙大军的包围之中,布拉干萨王朝面临著覆灭的危机,就在此时民朝大使出现,提出双方联盟共同对付西班牙人的提议。
李文兵在肃清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主要据点后,殷洲舰队主力已经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跨越大西洋,直接攻击西班牙本土。
然而他们面临一个困境,民朝在欧洲没有一个可靠的立足点和补给基地。尽管西班牙海军在之前与荷兰、英国以及民朝的冲突中屡遭重创,但其残余力量依旧不容小觑,且熟悉本土水域。
李过率领的远征舰队若想在没有岸基港口支援的情况下,在广阔的大洋上寻找并全歼这支避实就虚的西班牙海军,难度极大,风险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