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解决了北方干旱最重要的水源问题。
理顺了北方的水系之后,他们大同社攻占江南几乎是势如破竹,不管是当初的大明还是南明,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但天下一统之后,他发现人心变了,不管是大同社元老,还是百姓都在意难以恢复到,当初那种同吃苦,同受累,那种万众一心的场景。
最好的例子就是推行农场制度,从社长执政算起,推行了10多年,但一直反反复复,属于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规模看上去逐年扩大,但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又倒退回去。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低声议论之际,议事堂侧门打开,刘永与李文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两人皆面色沉静,让整个大厅瞬间鸦雀无声。
众人依序落座。刘永严肃道:“今日召开这个执政会,主要是确立我民朝未来几年施政问题,我认为民朝未来几年当以发展产业为重心,吸纳更多的农户成为工匠,辅助移民新大陆加快新大陆的开发进度。”
李文兵也严肃道:“我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是有问题,太过于倾斜在城市,忽视了乡村,未来几年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修更多的水利设施,新大陆购买更多的肥料,以成本价卖给农户,增加粮食的产能,重新实行粮食保护价格,保护农户的权益。”
刘永道:“我们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按照我们大同社的规矩,少数服从多数,各位可以在空白纸上写出支持一方的名字。”
现场的大同社神色极其严肃,思考半天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上了名字,而后投入一个投票箱中。
刘永看着李文兵道:“由陆军都督高大壮唱票如何”
李文兵点头道:“可以。”
高大壮走上高台,摸出一张纸条道:“刘永一票!”
“李文兵一票!”
最终的结果是刘永20票对李文兵14票。
高大壮宣布了结果。刘永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内心的激荡,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李文兵身上,沉声道:“结果已明,看来,诸位同仁更认可我的施政思路。”
李文兵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充满不甘落寞。他没有再看刘永,也没有与任何人对视,只是缓缓站起身,对着众人微一拱手,然后一言不发,转身,步履略显沉重地独自离开了政事堂。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7月15日,天津卫造船厂
海风带着咸腥气息吹过船坞,巨大的龙骨和初具规模的船体矗立其间,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在脚手架上忙碌。
徐晨在厂长孙元化等人的陪同下,站在一艘即将完工的五百吨级蒸汽轮船前。这艘船与常见的宽胖河船不同,船型更为修长,显然考虑了海洋的航行需求。
“这艘船,在满载货物和燃煤的情况下,预计能航行多远”徐晨的目光锐利,直接问出关键问题。
孙元化回答道:“此船配备了我们最新研制的两百匹马力蒸汽机,效率比旧式提升三成。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续航力可达八百余里;即便是逆流逆风,依靠蒸汽动力,也能保证六百余里的航程。”
得益于徐晨这个外挂,民朝的铁路与蒸汽轮船几乎是同步发展,内河航运已被蒸汽轮船主宰。
但远洋航行依旧是风帆船的天下,主要原因就在于蒸汽机续航力不足以及远洋燃煤补给困难。
民朝占据新大陆,如何增加移民一直是大同社最大的难题,依靠现在的风帆船,来回一趟需要费半年时间,运输一个移民这些年虽然已经降低了不少的价格,但依旧要上百元,可以说是效率差,价格贵。
徐晨看着世界地图想到了一个利用蒸汽轮船移民的方法,就是沿着海岸线,不断的建立港口,而后经过后世的白令峡海峡,再在殷洲北方绕一圈来到新大陆。
现在大同社已经在海参岛上建立了港口,金山都护府也开始向北扩张,争取在新大陆西海岸再建立四五个港口,争取在500里范围内就有一个能停靠蒸汽轮船的港口,能给蒸汽轮船加煤加水。
如此用蒸汽轮船,接力在这些港口当中航行,移民的时间可以压缩到半个月左右。
现在神洲部分的港口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建,有了专门的煤仓,为蒸汽轮船提供燃,只有殷洲部分的港口和新的殖民地还在建设当中,但最多一年港口就能完成建设任务,到时候凭着这一连串的港口,就可以串联出一条快速运输的通道。
徐晨转向孙元化道:“我们现在缺的,就是适合这种海上航行的可靠蒸汽船只。这艘船,以及后续的同型船,至关重要,加快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