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519章 ,创业与下岗

第519章 ,创业与下岗(2 / 3)

若这留声机将来大卖,定然‘有福同享,有财同发’!”

“我报名!”

“算我一个!”

当下便有十几名对这项新发明感兴趣的学生踊跃响应。

第二天,徐绍四人带着他们的留声机和几张试制的唱片,走进了院长姜云龙的办公室。一番演示后,姜云龙眼中满是赞赏。

“很好!想法巧妙,动手能力也强。”姜云龙笑着问道,“按照学院规矩,你们是打算将这项成果上交给学院,由学院负责推广生产,还是想自己组建工坊,自主经营”

墨子学院支持学生创业,但一部分醉心研究、不善经营的学生教师会选择前者,以此换取技术分红,有商业头脑则会选择后者,争取自己商业利益最大化。

徐绍毫不犹豫地回答:“院长,这是我们兄弟几个自己捣鼓出来的,当然想自己干!”

姜云龙点点头:“可以。学院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标准的小型生产车间,再批给你们一千元的生产启动经费。作为交换,学院占股五成。”

李旭一听就急了:“院长,这不公平!我打听过,之前学长的项目,学院都只占三成股,为何到我们这里就变成五成了”

姜云龙看着他们笑了笑道:“正是因为我看好你们的留声机,认为它潜力巨大,学院要占股多一些,并非与你们争利,而是为了将来这工坊发展壮大,时机成熟时,可以更顺畅地引入官股,纳入官营体系。这是对你们的保护”

一直沉默的夏完淳此时开口道:“院长思虑周全,学生认为此安排甚妥。”

徐绍不满地瞪了他一眼:“叛徒!”随即又看向小约翰,“你怎么说”

小约翰操着略带口音的汉语,认真道:“我认为校长说得对。学校提供场地和资金,解决了我们最大的困难,只占五成股份,已经很慷慨了。”

徐绍和李旭对视一眼,心里也明白,这确实是目前最优的选择。他们那点抗拒,更多是少年人本能地对“被安排”的反感。但最终四人接受了这个条件。

拿到了启动资金和场地,四人小组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创业生活。上午照常上课、负责电报员培训,下午和晚上则泡在车间里,带领着自愿加入的同学们,手工打造留声机和压制唱片。

墨子学院有上万名学生,其中富裕阶层不在少数。留声机这种新奇玩意儿一经展示,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

虽然一台留声机定价高达三十元,一张唱片也要一元,但这笔钱对于这些家境优渥的学生来说并不算什么。仅仅依靠同学间的口耳相传和现场演示,他们就收到了超过五十台的订单。

最初的五十台,依靠核心四人和少量帮手,还能勉强应付。但随着消息扩散到学院之外,通过学生家庭的人脉网络,询问和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到了第二个月,订单量激增到两百多台!

面对巨大的生产压力,徐绍他们不得不正式招募了十名技术过硬、愿意投入时间的同学加入,形成了小有规模的“生产团队”。徐绍等人还成立一个商社,专门经营自己生产的留声机。

大同历二十六年(公元1648年)7月9日。

这一个载入民朝通信史的日子,京城至天津卫的有线电报正式开通运营!

第一条电报从京城发出,抵达天津卫,耗时不到五分钟!消息传出,整个北方商界为之震动。

信息的传递速度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传递成本却大幅降低,电报收费每个字仅需一角钱,比过去的光报便宜了足足八成!

低廉的价格使得电报不再仅仅是官方和豪商的专利,许多稍微富裕的中产家庭也能偶尔使用。通信市场的潜力被瞬间释放,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开通初期,甚至出现了一股“时尚潮流”,京城和天津卫的富裕人家,喜欢互相拍发只有寥寥几字的问候电报,一时间,电报局里人头攒动,线路繁忙无比。

“儿,安好,务念”这种简短的比文言文还要简的电报大量出现。

然而,与电报业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报行业的急速“冰封”。

以往,从京城到天津卫,依靠沿途十几个光报站接力传递信息,每个站需要十名工作人员轮班,整条线路养活了超过两百人。而如今,采用电报后,只需要在起点和终点设置发报员、收报员、译码员和维护人员,电报检修人员,总数不过二十余人,效率却提升了数十倍。

但这意味着仅仅这一条线路,就有近九成的光报员面临转岗或失业的命运。

而这仅仅是开始。民朝庞大的光报系统,拥有十几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元妻 假扮臣妻的丈夫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兄友之妻 春风骤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