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423章 ,南洋各国找到了爸爸与马尼拉海战

第423章 ,南洋各国找到了爸爸与马尼拉海战(1 / 3)

第423章,南洋各国找到了爸爸与马尼拉海战

大同十三年(公元1637年),二月十七日,广州府,大同军战俘营地。

位于广州城郊的这座“战俘营”,原本是一座香火寥落的破旧寺庙。大同军占领广州后,将其简单改造,关押着包括前明内阁首辅张镜心、广东总兵陈谦、唐王之弟朱聿鐭以及三十二名广东文武官员和地方大户士绅。

这些曾经的达官显贵、王公贵族,如今却显得颇为落魄。广州光复后,大同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而这些战俘也被分配参与劳动,主要是挖掘和铺设新的下水道系统。

虽然他们过去养尊处优,但几个月的体力劳动下来,手掌磨出了老茧,皮肤变得粗糙,却也意外地让他们的身体健硕了一些。战俘营生活规律,伙食简单但能吃饱,倒也算是一种另类的“锻炼”。

这天是难得的休息日。张镜心却坐在自己简陋的小书桌前,用毛笔专注地书写着什么。短短一个时辰,已经写满了数页纸张。

同屋的何吾驺好奇地瞥了一眼,惊讶地发现上面写的竟然是关于广州城市改造的建议和意见。

他不由得讽刺道:“孝仲兄还以为自己是两广总督呢居然还有闲心关心广州的建设。”

张镜心头也不抬,淡然道:“我在任两广总督时,就曾想改造广州,使其成为真正的通商大邑。只可惜朝廷党争不断,地方豪强掣肘,即便身为总督,也往往一事无成。”

他放下笔,轻叹一声,“而大同社,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做成了我三年都没能推动的事情。”

他内心确实羡慕大同社的官员体系。哪怕只是一个县令、小吏,都能不受干扰地推行政策,那种一心做事、不问其他的状态,在大明官场是难以想象的。在大明,哪怕是整修一条街道,都会有各种势力跳出来阻挠,已经到了动张椅子都要死人的程度。

但这番真心话在何吾驺听来却格外刺耳,认为是在指责他们这些地方士绅阻碍了国政。

他冷笑道:“是啊,广州是我等的家乡,我们却如此‘冷血’,不愿为家乡出力。大同社骂我们也就罢了,你们这些朝廷官员有什么资格指责朝廷每次有事,哪次不是我们出钱出力但给你们一万两银子,真正用到实处的有一千两吗我们出的钱大半都落入了你们的私囊,还好意思怪我们不愿为朝廷效力!”

一旁的陈谦闻言怒道:“你们又出了什么力大同军打过来,你们带着家产率先逃往肇庆!战事未开就先逃窜,还有脸指责我们!”

士绅梁国栋反唇相讥:“留在广州有什么用你们号称重兵布防,结果只守了三天!就算加上我们,最多也只能守十天!但凡你们有点用处,多守几日,我们也不至于在肇庆败得那么快!”

他对陈谦等人极为不满,广州迅速陷落导致他们毫无准备就被兵临城下,连逃跑的时间都没有。

陈谦怒视梁国栋,眼看冲突就要升级。这时,战俘营管事李瑞闻声而来,呵斥道:“干什么!都想造反吗是不是活太轻了精力旺盛就继续去挖沟渠!”

这话顿时让众人安静下来,谁也不愿再回到那辛苦的劳作中去。

约半个时辰后,管事陪着一位身着大同社高级官员服饰的人来到战俘营。张镜心抬头一看,顿时惊愕:“亨九兄”

张镜心是天启二年进士,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两人在京城有过数面之缘,虽不算深交,但彼此认识。洪承畴作为前明高官中在大同社地位最显赫者,在南明官员中极具知名度。

洪承畴看着身穿粗布劳动服的张镜心,感慨道:“是孝仲兄。”

他的目光落在书桌那迭纸上,“能否让洪某一观”

“请便。”张镜心道。

洪承畴仔细阅读后,赞叹道:“孝仲真乃干吏之才,见解独到,只可惜大明朝廷未能善用你的才华。这些建议我会转交广东知府参考。”

张镜心苦笑:“算是我为广东百姓尽的最后一点心意吧,多谢亨九兄转达。”

洪承畴正色道:“大同社正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急需孝仲兄这样熟悉地方、有能力有经验的干吏。不知孝仲兄可愿出山,为大同社效力,为西南百姓谋福”

张镜心沉默片刻郑重道:“这可不是小事,西南土司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两宋,元,以及我大明对他们都无可奈何,西南的地形太过于恶劣,天无三日晴,人地无三尺平,又有各地的头人土司,这些人有利则效忠朝廷,无利则造反,因为地势太危险,要朝廷镇压往往得不偿失,才放任他们。”

洪承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元妻 假扮臣妻的丈夫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春风骤 兄友之妻 贞观无太子 俯仰人间二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