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一地,他万万没想,本来在他看来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民变,居然会变得如此夸张,如此的可怕。
“阁老,不能派兵出去,叛军太多了,守住金陵城要紧,要是金陵城被叛军攻占,大明就彻底没救了。”
“现在朝廷外面是几十万的乱军,城中的禁军不够,阁老您还是想办法多调一些军队过来,天子在城中,我们不能让叛军杀到天子面前。”
“首辅不是在前线,他手中还有大军,让首辅赶快从镇江撤兵,保护朝廷,保护天子。”
这个时候南明朝官员露出了色厉内荏的本色,此时他们不但不敢派兵去围剿起义军。
还想尽办法,调集其他县城的守军,保护金陵城,还想办法通知侯恂,让他调兵回金陵,先镇压起义军。
与此同时,前线的侯恂也陷入两难。他本想回师镇压叛军,却遭到大同军扬州守将赵胜的猛烈进攻。长江上炮火连天,战船往来厮杀,整整三日未曾停歇。
“报——江防水师又损失三艘战船!“
“东线出现大同社的战船,但已被我军炮台击退,祖总兵请求阁老支援火药。“
一个个坏消息让侯恂焦头烂额,他此时甚至有点后悔,早知道杀一个李信会闹出这么大的麻烦,他就不会那么坚决的要杀李信了。
本来长江两岸,大同军和南明的军队都没有准备好,大同军各师还处于未满编的状态,各种武器装备也尚未囤积足够。
南明更是大量的征召新兵,他们都急需训练,双方都默契的保持着警戒的状态。
但这个状态被南明朝打破了,李信等大同社成员被抓,南明朝居然还想把李信等大同社员凌迟处死。
这引的扬州大同社成员勃然大怒,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待他们大同社的成员。
还有就是大同社和明朝交战,除了在战场击毙,又或者是审判之后明正典刑的官员和武将之外。
大同社从来没有虐待他们这些南明的官员和武将,他们愿意给粮食,甚至还能让他们赎身,不愿意给粮食的,大同社最多让他们做一些体力活,让他们写心得体会,甚至一天只做8小时的差事,每7天还休息两天,不说把他们照顾的有多好,但底线总是有的。
现在明朝的这些官员居然蹬鼻子上脸了,抓住了他们的人,居然用凌迟的刑罚来处置他们的人,这怎么能忍
主持扬州军务的赵胜在知道李信被抓后,一方面把金陵发生的事情通报给元首府。
另外一方面则派出使者,告诉南明朝廷,他们愿意赎回李信等大同社成员,但被侯恂拒绝了。
这事已经公布出去,现在又不杀李信他们,这不是在打朝廷的脸,也极其影响前线的军心士气。
但被侯恂拒绝后,使者警告他们,敢杀害他们大同社的成员,大同社必定对等报复。
赵胜知道光语言上的威胁还不够,他一方面集结大军,同时调动扬州的水师,不断的进攻南明的长江水师。
从7月25号赵胜得到消息之后,双方在长江流域激烈交火,火炮连着轰鸣了三天,在这种情况侯恂根本不敢离开前线。
他这个主帅离开了。这对前线的士气打击是极大的,南明的军队甚至都有可能崩溃。
不过到了这一步侯恂也后悔了,他万万没想到,因为李信的事情,提前引爆了双方的战斗。
而侯恂被牵制在长江一线南明朝廷愕然的发现,现在他们外有强大的大同军,内部有几十万起义军,处于内外夹击的态势当中,朝廷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八月二日,金陵武德殿内,一场决定南明命运的资政会议正在举行。
镇守在金陵的文震孟本想通过这场会团结南明的官员,大家想出一个办法解决眼前困境的。
然而这场会议很快变成了一场哭诉大会。
“陛下!叛军不是人啊!“一个张姓官员跪伏在地,涕泪横流,“我张家一百三十七口,全死在那些暴民手里!连三岁的孩童都不放过啊!“
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前一道狰狞的伤疤:“这是臣侥幸逃脱时留下的!那些贱民.那些贱民“话未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现在奴仆造反,杀戮士绅,请陛下为我等做主。”另一个李姓的官员哭诉道。
其他的人看到这一幕也是心有戚戚,现在金陵城外,对他们来说就是阎罗殿。只要是官员大户出身,通通都逃不掉一死。
这比大同军还狠,大同军最多要他们的土地,要他们的钱财,虽然很喜欢吊死人,但大部分都是罪有应得。
而现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