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95章 ,战前准备与新式步枪

第395章 ,战前准备与新式步枪(2 / 3)

“时机未至。我军整体部署,粮秣转运,新兵整训,重型火器调配,皆以秋收为节点。

仓促南下,准备不足,易生变数。且农时为重,不可因战事过度耽误秋收,动摇后方根本。传令高大壮,暂取守势,严密监视襄阳动向,按原定计划,秋收后发动总攻!”

军户制度的缺陷就是要跟着农时来调节进攻的时间,一场大战打个两三年,错过了家里的春耕秋收,军户就很容易破产。

尤其是这些年,整个北方旱灾连连,家家户户都没有什么存粮,甚至大同社本身的存粮也不多。

即便现在大同社已经有了不少蒸汽机,这些年徐晨更是通过大兴基建的方式给农户家中发放耕牛,镰刀,犁等铁质农具。

但北方的工业化尚未完成,本质上还是一个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化社会,农业生产当中,体力劳动占据了绝大多数。

现在就发动大战,要征召十几万大军,以及后方数以百万计的民夫,整个中原缺少百万青壮劳动力,必然会影响北方的夏收跟秋收。

反正现在已经等了5年了,徐晨也不在意,多等这几个月,反倒是影响了夏收跟秋收,粮食可能减少几百上千万石,这代价太沉重了,是现在的大同社难以承受的。

洪承畴此时出列,提出另一思路:“元首明鉴。左良玉经此大败,内外交困,已成惊弓之鸟。此人素无气节,见风使舵。若元首能示以宽宥,或可招降之。若能兵不血刃取得襄阳。

襄阳城是长江中游锁钥、南征咽喉要地,夺下襄阳城则江南门户洞开,可省却多少将士血战之功。”

军法总监贺六立刻激烈反对:“不可!左良玉此人,屠戮百姓,杀良冒功,恶贯满盈!若允其投降,不加严惩,我大同军何以告慰中原枉死之冤魂何以昭彰‘为民伐罪’之大义!”

洪承畴据理力争:“贺将军,下官知左良玉罪恶。然战争残酷,襄阳城坚兵众,左良玉手中有10万大军。

强攻之下,我大同健儿伤亡必重!招抚若能成功,保全的是活生生的将士性命,是无数可能毁于战火的襄阳百姓!给活人一个交代,有时比执着于死者的公道更为迫切!”

王二冷笑道:“就是我等活着才要给那些枉死的人一个交代,像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如果不能明正典刑,反而让他能用激烈的财富安享晚年,这让天下的百姓如何服气”

双方争执不下,目光投向徐晨。

徐晨沉吟片刻道:“可尝试接触,但不能毫无底线的答应他们的要求,而是我们来制定谈判的条件。

其一,左良玉及其核心将领,可保性命无虞;其二,允许其保留部分合法所得财产,安度余生,其三,其历年搜刮聚敛之民脂民膏、霸占之田产商铺,必须尽数清点归还。用于地方重建、抚恤受害百姓!

他们若能完整交出襄阳城及所部武装,使其免于战火,也算他以此功赎部分罪孽。

哼九,此事由你负责接洽。成,则大利;不成,亦无妨,左良玉翻不了天。”

条件苛刻,左良玉未必肯割舍巨财,但他仍躬身道:“属下领命,定当尽力周旋。”

徐晨最后问道:“南明方面,动向如何”

王二迅速回应:“南明内阁惶惶不可终日。正大肆抓丁充军,沿江修筑堡垒炮台,昼夜赶造战船火炮。吴襄统领的长江水师规模持续扩充,显是欲倾尽全力,倚仗长江天堑阻我南下。”

徐晨闻言淡然笑意:“守江必守淮。淮河防线尽失,长江焉能独守侯恂空有长江之水,却无屏障依托,此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策,不过是抱薪救火,徒耗民力罢了。”

这就是当初攻占江淮的好处,没了江淮地区,长江防线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一捅就破。

尤其是现在天下可和几百年前不同,江南几千里的海上防线,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突破,侯恂把主要的兵力集中在长江一线,他拿什么守住江南几千里的海防,想守是根本守不住的。

王二继续汇报一条重要情报:“另据潜伏江南的李信、朱猛密报:去年至今,南方水患、地震、冰雹灾害频仍,流民遍地。江南豪族趁灾大肆兼并,逼迫破产农民为奴为婢,积怨已深!江南奴仆之中,暗流涌动,对我大同社‘废奴均田’之主张深为向往。

加之,侯恂不断的发行债券,招募军队购买粮草武器,南明朝廷的举动,加强了江南民间的恐慌,百姓也跟着购买粮食囤积在家中。

导致整个江南物价高昂,现在江南之地一石粮食的价格是三两银子,是往年的三倍有余。整个江南被高昂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映月宫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镇御大明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讨孙平叛传 还和不和离了 贞观无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