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92章 ,高金问政

第392章 ,高金问政(1 / 4)

第392章,高金问政

大同十二年(1636年)四月十五日,扬子江上浑浊的江水拍打著船舷,夏允彝、徐孚远、彭宾三人倚在船舷边,望著逐渐清晰的长江北岸轮廓。

江风带著湿润的凉意,却吹不散夏允彝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沉重。泉州码头的喧囂、蒋府门前飘荡的白綾、士绅们怨毒的眼神,如同鬼魅般缠绕著他。

“当一一当一一当一—”

悠长而洪亮的钟声,穿透江面的薄雾,清晰地传入耳中。夏允彝微微一证,抬头望向北方,扬州城尚在视线尽头。“这钟声竟能传如此之远附近有巨剎古寺”他疑惑道。

撑船的船家咧嘴一笑,带著几分自豪:“客官,这不是庙里的钟,是扬州城里的『钟塔”!响了十二下,那就是午时整点了!”

“钟塔!”夏允彝心头猛地一震,尘封的记忆瞬间被唤醒。

他就在延安府看到了钟塔,用来给工匠报时的,回到了大明之后,便再也没看到钟塔。再次听到这声音,他才恍然发现,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10年都过去了。

当年偏居塞北一隅的大同社,如今已席捲北国,兵锋直抵长江,更以他无法想像的方式,改造著这片古老的土地。

而自己呢十年奔波,十年图强,最终落得罢官去职,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最终难以实现。再想想臥子,已是北方声名赫赫的水利总督,主持著黄河改道这等泽被万世的宏伟工程,自己这10年究竟在做什么

船只缓缓靠向扬州码头。

眼前的景象让夏、徐、彭三人有点惊讶,码头的规模远超他们的想像!巨大的石砌堤岸延伸数里,停泊的船只密密麻麻,千帆林立。

有满载粮食、布匹的漕船,有体型庞大、梳杆高耸的海船,更有穿梭如织的客船。扛著沉重包裹的苦力如同蚁群,在栈桥上川流不息。

更令人咋舌的是那些聂立在码头边的巨大龙门吊,將小山般的货物从船舱吊起,稳稳地移向岸边堆积如山的货场。一排排高大的砖石仓库鳞次櫛比,昭示著此地货物吞吐量的惊人。

“扬州居然还如此繁华”彭宾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刚刚离开的南岸,还是壁垒森严、枕戈待旦的临战状態,空气中瀰漫著紧张与恐慌。而一江之隔的扬州,却展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丝毫不见战爭的阴霾。

三人雇了辆马车进城。更强烈的视觉衝击扑面而来。街道宽阔整洁,远非金陵城那些狭窄拥挤的旧巷可比。两旁不再是低矮的木构瓦房,而是拔地而起的三四层砖石楼房,底层商铺林立,幌子招展。

街道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各种小吃摊贩的香气交织瀰漫,诱人垂涎。行人衣著虽非尽皆华美,但大多整洁,脸上也少见菜色,步履间透著一股寻常市井少见的从容与活力。

“扬州本就天下繁盛之地,”夏允彝望著车窗外,由衷感嘆,“但在大同社治下,百姓不见飢谨,高楼广厦,商贾云集,繁华竟更胜往昔十倍不止!”

徐孚远苦笑道:“大同社点石成金的本事,你我早该知晓。当年米脂小城尚能成塞上明珠,何况这鱼米之乡的扬州!”

彭宾看著窗外井然有序却又充满活力的街景,眼中闪过深深的失落和自嘲:“治国平天下-我等十年辛苦,自以为在力挽狂澜,如今看来,不过是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若早知如此,当年就该隨了臥子参与这等改天换地的大业,方不负平生所学啊!”

他心中的遗憾,几乎要满溢出来。亲眼目睹大同社治理下的繁华与高效,他坚守的信念根基开始剧烈动摇。让大同社取代腐朽的朱明,似乎对这片土地和百姓更好。

夏允彝沉默著,內心同样翻江倒海。徐孚远和彭宾的感受,他感同身受。这繁华景象本身,就是对他十年奋斗最无情的否定。

马车停在“明镜报馆”门前。夏允彝此行除了北上,也想顺道探望老友金圣叹,这位昔日江南名士,如今已是扬州“第一名嘴”,主持著声名远播的《明镜报》。

踏入报馆,一股紧张而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人人步履匆匆,神色专注。数十名编辑、记者伏案疾书,空气中瀰漫著油墨和纸张的气息,排版工人在铅字架前忙碌,印刷机发出有节奏的轰鸣。

“这条扬州钢铁厂三號高炉爆炸事故,必须做头版头条!”金圣叹熟悉的声音传来。

他正对一名编辑快速交代,“找最好的画师,还原现场惨状!每一个遇难工匠的姓名、籍贯、

家庭情况,都要核实清楚,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春风骤 元妻 俯仰人间二十春 假扮臣妻的丈夫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兄友之妻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