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举措引起了大明海商的强烈不满。他们好不容易在朝廷放开枷锁后享受了不到两年的自由贸易,德川家光却突然闭关锁国,一年只允许72艘商船登陆,拒绝中原优秀的货物,这简直让人无法饶恕。
总理大臣府內,气氛变得严肃起来,眾人都將目光投向刘永,期待他能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刘永听完沈良的讲述,眉头紧皱。他对日本人本就没什么好感,可日本人孤悬海外,大同社想要影响日本幕府的决策,实在是困难重重。
思索片刻,刘永说道:“我大同社会派出使者和日本幕府商议,让他们不要发布影响自由贸易的法令。”
“多谢总理!”沈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中满是期待。
刘永接著问道:“你们第二个麻烦是什么”
沈良继续诉苦:“郑芝龙向我等推销他的平安旗,说只有掛著他的旗帜,才能保证我等在海上的安全。但他这一面小旗就要3000两银子,这分明就是敲诈勒索。
我等不买,他就会让自己的手下扮成海盗来抢劫我等的商船。小人想请元首为我等做主。”
沈良的话顿时引起了扬州海商的共鸣。一位扬州海商站起来,满脸悲愤地说:“你们北方还能破財消灾,我们南方就惨了。郑芝龙要我们买平安旗,那些洋人也在盘剥我们,刘香更是要我等的命啊。一条商路有三四股势力如同饿狼一般盯著我们,稍有不慎,不要说钱了,就是命都没了。”
刘永有些挠头,大同社兴起於关中,对海上的事情了解確实不多,海军也才组建两三年。要是郑芝龙在陆地上,他定会派遣大同军教训他一顿,可偏偏他在海上,实在是鞭长莫及。
刘永安慰道:“各位放心,在天朝这片海域,没人敢越过我大同社收你们的税,我大同社会命令扬州海军,巡查北方海域,郑芝龙的海盗船敢越境,我大同海军將会毫不留情的消灭他们。”
而后他看向扬州的海商道:“至於你们的困扰,只能等我大同社攻占江南之后再来解决,不过我可以保证最多3~5年你们的商船可以在这片海域自由贸易。”
“多谢总理!”南北的海商纷纷起身致谢,不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按理来说能做海贸,大部分都是心狠手辣,有手腕之辈,不至於被刘永说了几句好话就激动的落泪。
但他们做了半辈子的海上贸易,从未有过一个盟友,全是敌人。洋人盘剥他们,海盗抢劫他们,朝廷也把他们视为不安分的因素,对他们极尽打压、盘剥。
几十年前,吕宋的明人被洋人屠杀,朝廷却不闻不问,那时他们就知道自己如同无根之萍。
如今,终於有一个坚实的靠山愿意帮助他们了。即便这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也比以前强得多。而且,大同社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帮他们造海船,给他们提供火炮、火枪。有了这样天差地別的態度,他们自然愿意相信刘永的话。
刘永的態度激起了其他商家的热情。田然起身询问:“总理,朝廷什么时候能开放粮食的限制我等想多招一些工匠,扩张產能,为天下多製造一些財富,为大同事业多尽一份力。
但这粮食一直是限制我等扩张的拦路虎,弄不到粮本就没办法招工匠。都督府这些年不是都在不停外购粮食吗
尤其是今年旱灾接著蝗灾,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存粮还在增加。等明年气候正常了,北地的粮食绝对会丰收。”
“是啊,是啊,粮食配给制度让我等想报效元首,都是报国无门的状態。”其他商家也纷纷附和,对粮本问题头疼不已,没有粮本就无法扩张產能、招募工匠。
在北方想招募一个工匠很难,工钱都不是最主要的,而是要想办法解决工匠吃饭的问题,没有粮本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黑市贩卖粮食,但黑市的粮食贵了好几倍,工匠的伙食都比他们的工钱要高一倍,僱佣一个没粮本的工匠,成本相当於僱佣三个人,而且黑市的粮食还不稳定,所以没有多少商人会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然而,刘永坚定地摇了摇头:“农业是国之根本,现在北方旱灾接连不断,谁又能確定明年没有旱灾在各地常平仓充裕之前,北方的粮食配给制度不会消除。”
这些商家或许不了解北方旱灾的严重性,但徐晨和大同社高层普及了小冰河时期的知识,让他们知道了北方旱灾的严重性,刘永他们也翻阅了史书,原本作为一个乱世背景板的寥寥几个字,当它们连接起来,看的刘永他们冷汗直流,这才是毁灭一个王朝的元凶啊!